20世纪初,在武汉的经济舞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侠商:他们敢为天下先,在商场上追求利益;在事关中华民族兴亡的历史关头,又不畏强权,坚持民族大义;他们出资办慈善,播撒感天动地的侠义豪情。一代侠商、旧汉口商务总会总理、药材大户蔡辅卿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药材行巨头
蔡辅卿,名文惠,字以行,1865年生于咸宁龙潭老屋蔡村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其母亲曾给人作过奶娘,年幼的蔡辅卿常帮助父亲做农活,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10岁那年入私塾读书,但由于家贫很快就中断了求学之路。13岁时,在武汉“立昌生”参号做柜台先生的表叔来家探亲,在其母亲的央求下,表叔带他来到武汉,在“立昌生”参号、“立昌生”海味号做了一名童工,从事繁重的杂务。由于蔡辅卿很有生意头脑,加上勤奋,得到老板的赏识。老板决定提携这位吃苦耐劳的小伙子进柜学商,跟随自己跑行帮。在老板的指点下,蔡辅卿开拓了视野,学到很多经商的诀窍和社交的本领,在与洋人打交道中,学会了多国日常用语,积累了经商知识和经验。
蔡辅卿墨迹
汉口开埠后,外国势力渗入汉口,英、俄、法、德、日等列强在汉口建立租界,并大力扩张他们的经济势力;他们开洋行,办工厂,一步步地侵蚀汉口本土的工商业。在长久的观察中,蔡辅卿认识到要想强大,必须自立门户。于是,他辞掉跑行帮,利用多年来积攒的资金,在汉口集家嘴开设了“蔡同泰”号参店,接着开了“蔡昌祥”海味号,后又在保安里开了“元泰”花行。乘成功创业之势,他又不失时机的接连开了“成兴”、“公济”两家典当行。经过几年的发展,蔡辅卿在汉口商界锋芒渐露。在变幻的商场风云中,他看到药行利润丰厚,遂在家乡咸宁县城辅兴街开设同德药铺等上10家店铺,赚取了更大利益。为了生意的畅通,他购买“翔鸥”、“起凤”两艘轮船,运送药材往返于汉口和咸宁之间的水域,时有“药材大户”之称。
蔡辅卿在经营药材生意中,曾有“一元钱”的故事广泛流传。当年汉口的国药市场掌控在宁波帮的手里,浙江宁波商人善于经营,他们或采取独自经营,或联合作战,稳扎稳打,很快以其制作疗效出众的药材占据了汉口药材市场的半壁江山。宁波人周昌燕、周昌奎、周昌明三兄弟的“保仁堂”,乐良才的“同仁堂”、“达仁堂”因有名医坐诊,有疗效独特的药物稳居汉口药材行的龙头地位。“葆元堂”、“同丰泰”参燕号等连手与汉口参燕行业明争暗斗,排挤规模小的参店。
蔡辅卿为从那里面分一杯羹,他“以浙江人管理浙江人”的模式,在江汉路开了家“蔡同泰”参燕号做门市生意,店里专请有经验的浙江人为其打理,平时他从不过问,但蔡辅卿讲究诚信经营,对来店里的顾客招待周到。平时除烟茶外,热天用汽水招待顾客,预备糖果饼干,送给带有小孩的顾客。质优价廉,别的商家赚一分,他就只赚7厘,实行一分钱一分货、货真价实的经营原则。一天,一位坐着汽车来的顾客进到店里,挑好人参后付款时,对二百零一元钱的货款只愿出二百元,想把那一元钱抹掉,“蔡同泰”参燕号予以婉言拒绝,时有一人见后说:“只隔一元钱,可以将就点”。但“蔡同泰”参燕号认为“你若信口改价,顾客会对你不信任,即便是做成了这笔生意,但从长远看,会给店里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参燕店的发展”。事隔不久,那位坐汽车的顾客果然又再光临,买药后全数付款。成交后,“蔡同泰”参燕号经理派人送给汽车司机五元酒钱。就这样,“蔡同泰”的货真价实“一口价”赢得顾客称誉。
抗日战争时期,蔡辅卿的女婿沈长庚(著名中医)和外孙沈在时在汉口云绣里
蔡辅卿与江南沈氏中医名号“达春堂”的第十代传人沈佛尊相交颇深,之后又结为儿女亲家,沈佛尊的长子沈长庚娶了蔡辅卿的女儿为妻。沈长庚从小学习医理,医术精湛,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他在岳父的“蔡同泰”号坐堂应诊,随后将“达春堂”和“蔡同泰”号合并,创办“长庚堂”药号,在柳州、衡阳、重庆等地开设分号,又根据沈家多年来行医看病积累下来的经验,编写出《百病医方大全》、《沈氏医境录》,从而使沈家的医学远近驰誉。
大商亦大义
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力主推行“湖北新政”,鼓励汉口本土的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新兴的工商业。武汉民间纷纷举办实业、投资商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汉口发展有盐行、茶行、药材行、粮食行、棉花行、油行、什货行、纸行等八大商行行帮,蔡辅卿任药材帮商董。八大商行又分130多个行业,经商人数高达5万人之多。一时间繁荣的汉口,被称之为“东方芝加哥”。但清王朝因庚子赔款和推行“新政”,在全国开征的“厘捐”致使大小工商业主苦不堪言;且汉口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店经销的商品80%为“洋货”,汉口的传统商贸和新兴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的冲击,绅商们迫切地希望建立一个能广泛联络工商各业、维护自身利益的商业性社团组织。1902年张之洞上书强调设立商会,1907年汉口商会成立。1910年蔡辅卿任汉口商会协理,1911年升任汉口商会总理(会长)。自此,蔡辅卿肩负起振兴汉口民族工商业的历史使命。
蔡辅卿不仅仅是一个经营有术的商人,还是一位有见识、识大体的开明绅士。同很多商人一样,为了光宗耀祖,他也曾捐过官,但他很快就看到清政府的无能,决心为民请命。清末立宪派头面人物汤化龙在湖北省咨议局任上提出开辟利源、铁路商办、整顿统捐、禁止洋商在租界以外违约经营工商、速开国会等主张,得到工商界人士的拥护。1910年汤化龙发起组织湖北国会请愿同志会,蔡辅卿是基本会员。汤化龙赴京请愿,蔡辅卿组织汉口100余个商团保安会和商业行帮1万余人,在武昌阅马场为汤化龙壮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后,汉口商务总会总理蔡辅卿组织武汉工商界资助革命军费用多达100多万元。图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鄂军都督府,现为辛亥革命博物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把汉口商会推到历史舞台的最前端。首义当晚,鄂督瑞澂从城里逃上“楚豫”轮后,派人到汉口商会“央请设法”接济煤炭和米粮,蔡辅卿毅然站在革命阵营,对瑞澂不理会、不接济。随后蔡辅卿召集工商界人士开会讨论,大家都表示愿服从革命,同清王朝断绝关系。逃回清廷的御史报告朝廷说:“汉口商会总理,道员蔡文惠开门迎贼”。
10月13日,汉口军政分府成立后,军政分府都督詹大悲会同汉口商会领导人蔡辅卿、李紫云,将各地段的保安会扩大为半武装的商团。蔡辅卿通知汉口各商团、保安会“以白布为标记”接应起义军;汉口军政分府卫队三营缺乏给养,汉口商会送去10万元;军政分府发纸币50万元周转,由汉口商会指令各钱庄票号代为兑换,从而稳定了金融市面。同时,蔡辅卿、李紫云、韦应南、刘歆生、刘子敬、万昭度等32名商会董事联名发起“国民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国民之苦于专制政体久矣。今幸民军发轫,不数日而望风景从者,已有达十有余省”,“故不论士农工商,均宜同心协力,乘此千载难逢时机,以争万世和平之幸福。有勇力者当以身从戎,无勇力者即任以财助饷”。自此,辛亥革命的头两个月内,武汉工商界就资助革命军费用多达100多万元。
蔡辅卿不但出资,还亲自到前线去。起义军宋锡全、胡廷佐等部在刘家庙、三道桥一带作战,蔡辅卿等率人连夜赶蒸馒头,烧开水;李紫云发动全市商铺,每日准备数百担馒头,酒肉,由商民组织慰劳队送上前线。对此,鄂军都督黎元洪感动万分,题写对联:“实力雄厚,协助共和;事理明通,赞同起义。”
11月1日,清将冯国璋攻陷汉口,请求蔡辅卿等主事维持市面;然蔡辅卿与李紫云、马刚侯等或藏身租界,或走避乡间。冯国璋为摧毁民军抵抗,在汉口租界以外的市区纵火,致使汉口1/5街市焚毁,锦绣之场,化为灰烬,数以十万计商民倾家荡产。面对如此惨局,蔡辅卿痛心疾首,他连同刘歆生、宋炜臣等人面见黎元洪,要求政府筹划经费,重建汉口市区,颁发护照,保护工商业。
侠骨化丹心
1910年,蔡辅卿和刘宗仁等30人倡组汉口慈善会,并出资1.1万串在汉口利济路新建慈善会,又在会址周围建成中西医院(今市一医院)、孤儿院,修建皇经阁、修真亭、习字藏和残废习艺所。1915年,蔡辅卿被选为慈善会会长,次年夏、秋,两次赴京觐见大总统黎元洪,请求拨付慈善用地,筹捐善款,以扩充慈善事业,黎元洪念及辛亥革命时汉口工商各界对他的帮助,当即慷慨地捐资1万元。
1921年蔡辅卿、李桐臣在家乡咸宁修建的龙潭桥
1916年汉口城垣马路发生水灾,民众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疫病横生。蔡辅卿觐见督军萧耀南,详尽讲述灾民的凄惨境况,请求赈济,并推举干事督同医士多名,前往松滋、石首,广济、蕲春等受灾地区巡回治疗。同年夏,嘉鱼县黄陵矶溃堤,咸宁沿湖村庄被淹,蔡辅卿用他的“翔鸥”、“起凤”两艘轮船接出灾民千余人,安置在汉口慈善会和咸宁会馆,提供食宿医疗,洪水退后又出资帮助灾民回乡。
1931年湖北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从这年5月起,长江、汉水流域雨水不断,武汉也是大雨滂沱。7月到8月,汉口、武昌、汉阳相继溃堤,洪水吞噬了整个后湖和汉口郊区。一时间,淹死者无以数计。洪灾面积321平方公里,受灾人口63万人,死亡3619人。武汉商会立即向全国通电,报告武汉的灾情。时任湖北水灾急赈委员会委员的蔡辅卿不顾66岁高龄,亲自组织商会人员会同医生组成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治,并担任救济股主任。他广设救济站点,分发食物,供给医药。他看到被洪水夺去生命的无辜遇难者,又买来棺木进行掩埋。由于赈灾活动日夜操劳,他的夫人恰在此时离世,蔡辅卿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蔡辅卿由一介穷苦草根成为成功的商业巨贾后,识大体,哀民生,做慈善。他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湖北省主席何成浚亲自联合各界知名人士为他撰写了《蔡公行述》,他的灵柩运回故里时,沿途百姓设奠哭拜,送行队伍长达数里。1931年湖北的特大洪灾,使他的药材铺荡然无存,其婿沈长庚的“达春堂”药材店在那个灾难的年份湮没于世。岁月悠悠,50余年过去后,沈长庚之子沈在中在汉口京汉大道重开“达春堂”,300余年的江南沈氏老号“达春堂”风采再次绽放。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7/09/24/3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