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食可以突出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那么小吃就更能显示这个地方的风味与人情。武汉户部巷是武汉的美食窗口,对于喜欢美食的人来说,这里的三鲜豆皮让你感受到经久不衰的美食文化与风土人情。武汉户部巷也让人的味蕾永远在骚动,从不停歇。
“出门过早”是武汉人打开崭新一天的唯一正确方式。比起知名度最高的热干面,豆皮更贴近这个城市的灵魂,滚烫的、炽热的。它沉稳而内敛,也甘心居于热干面之下,不清高,不自傲。也最让人津津乐道。连伟大的毛主席品尝过后都连连称赞。
而三鲜豆皮是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作为具有早餐王国之称的武汉,有着太多出挑的美食。让你都宠幸不过来,很难雨露均沾。而武汉,也被美食家蔡澜冠名为「早餐之都」。
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让你闻了就想吃,吃了还想吃。
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
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
《笑傲江湖》中写令狐冲去救任盈盈,路过湖北时,豆皮粉墨登场。令狐冲救心上人,定是心焦如焚,途中充饥还能顾上三碗豆皮,可见作者金庸先生对豆皮情根深种。
而真正是豆皮名扬天下的三大法宝便是薄脆豆皮,喷香糯米,再加上丰腴的馅料,难怪连美食家蔡澜都被圈粉,让尝过人都赞叹不已。
豆皮中的皮是最难的一道工艺。要用绿豆和大米打成的米糊,浇在滚烫的大铁锅上。下锅瞬间就凝结成皮,却一点不会焦糊。
做得好的豆皮,会自然从边缘向中心鼓起,一下就能从锅里揭起。油润透亮且薄如蚕翼。
而糯米是核心c位,边缘煎到金黄,无论色泽还是香气,都带有几分锅巴的韵味。
外皮极薄但口感焦脆,下面还卧着弹牙的糯米饭以及鲜菇、鲜笋、鲜肉丁。再依次铺上糯米,撒上配料。豆皮师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宛若一场艺术表演。
而推锅颠锅靠的是巧劲,既要保证受热均匀,还让馅料不易撒出。这就要考验师傅多年的功力了,一位制作者都心有法度。顺势将豆皮切割成方块,排队的食客们早已望眼欲穿,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但依然乐此不彼的等候,等的就是空气中飘散开来的豆皮香味。哪怕出锅速度慢,时间长,他们也毫无怨言。这便是对吃最大的忠诚了。
新鲜出炉的豆皮热乎乎,混着焦脆外壳、糯米、馅料的香气,吃上一口仿佛香气还在鼻腔中萦绕,久久不能散去。能唤醒沉睡的灵魂,开启满满一天的正能量。
而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老通城豆皮、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小桃园煨汤,就已并称为武汉四大名吃。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经特地到高雄路去品尝一家独具特色的王师傅豆皮,并发微博赞誉。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街头巷尾名目繁多的各种风味的早点、小吃真是数不胜数。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
记得大二的时候去武汉游玩,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和户部巷,走完长江大桥,顺道再去户部巷品尝一些当地美味,真的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那里真的是吃货的天堂,身临其境,俨然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总觉得这个也好吃,那个也好香。而记忆最深处的除了蔡林记的热干面,便是那三鲜豆皮了。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多样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而是有着万千变化的食物蓝图。
三鲜豆皮之旅就愉快地结束了,谢谢你们百忙之中的观赏,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你们的家乡都有什么独特而又鲜为人知的美味啊!让我们一起吃在评论区吧!虽然暂时吃不了饱饱眼福也是好的。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9/15/21/3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