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阳籍爱国实业家王昌炽创办的“永兴兄弟轮船公司”蜚声荆楚。他为维护中国内河航运主权、抵制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掠夺和支援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努力,被业界公认为“一代航运名宿”。
白手起家 艰辛创业
王昌炽,字寿昌,1884年(清光绪十年)生于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万家岭一个贫农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因家境贫穷,12岁时被迫辍学,由其父托亲友介绍进入汉口祥太报关行当学徒。报关行是代客商向海关办理出口完税手续,收取佣金的服务性行业。王昌炽日夕奔波于海关、轮船、客户之间,亲身感受到长江的内河航运,完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开设的英商怡和、英商太古、日商日清等航运公司所垄断,目睹中国人所经营的轮船公司先后为外商排挤而次第破产的局面。他叹道:大好锦绣河山,几无一片净土。他决心投身于航运业,维护主权,造福于民。在祥太报关行学徒期满后,王昌炽便婉拒了老板的留任,进入爱国商人吴叔平开设的普济轮船公司任职,并表现出不俗的智慧和胆识,深得吴叔平的器重。未满弱冠之年的王昌炽在吴的支持下,与吴合伙先后开设了“复兴”、“永昌隆”、“厚德昌”等牌号的报关行,以期积累资金,为其日后发展航运业打下基础。
然而,年轻的王昌炽由于经验不足,经营方法不善,加之官府盘剥,不久便亏损而停业,这给他的人生和事业带来不小挫折。在他灰心丧气之时,得到好友杨沐尘、徐炳南的鼓励和帮助,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深感自己文化知识贫乏,遂入汉阳自治中学就读。在读期间,他勤勉有加,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利用假期深入长江流域了解运输情况,在长江沿岸上至宜渝、下至宁沪的各个港口,作了大量的勘察探访,对当时各港口的货物吞吐、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等,都做了详细的考察。从而使他的知识素养大为长进。
在汉阳自治中学毕业后,王昌炽重开破产的报关行,又自筹资金在汉口昌平里开设“复兴隆”报关行,自任经理。他实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报关行营业兴旺,几年下来,获利甚丰,为实现发展民族航运业的宏大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投身航运 异军突起
1910年(清宣统二年),王昌炽将数年报关行业务所积累的万元资金,全部投入航运业。起初购置了一艘小轮船,试航荆河流域。由于是新开航线,货源丰沛而利倍增,加上所经营的“复兴隆”报关行可提供巨额资金,从而大大激励了他发展航运业的壮志雄心。次年便在湖南订造百吨木驳12艘。
1913年(民国二年),王昌炽在汉口四官殿修建了一座三层楼的办公楼,正式组建轮船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的3个弟弟也投身任职,公司定名为“永兴兄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兴公司)。
公司成立后,王昌炽全力投入公司经营管理。他参照外商管理上的科学方法,结合实际订立各项可行的管理条例。兄弟四人对人和蔼,与职工同甘共苦,从而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每个职工把自己的生活、命运,与公司紧密地联在一起,精诚敬业。王昌炽还一反资本家之所为,每年向职工公开公司的财务情况,公开自己的财富所得,赢得职工的信赖。他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常走访客户,垂询货物交运。如有职工开罪了客户,除责令向客户赔礼道歉外,还通报全公司引以为戒。对客户托运的货物,如有损坏或丢失,必定照价赔偿。由此永兴公司的客户来源常常应接不暇。
1914年(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各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唯有日本日清轮船公司乘机插手长江各大支流,妄图独霸中国市场。王昌炽在抓住中国民族工业振兴图强机遇的同时,积极应对盛气凌人的日清公司,决心全面开拓荆河流域航运。经过艰难而不懈的努力,至1921年王昌炽的永兴公司已拥有万利、万和、万吉、万连、万寿、万兴、汉阳等大小拖轮达30余艘约1000吨位,终年航行于宜昌以下的宜都、枝江、藕池、沙市、监利、新堤、簰州、岳阳等地。极盛时期,还开辟了宾湖(洞庭湖)沿岸航线,在沙市、藕池等重要港口设立分公司,小型港口设立办事机构。异军突起,引人注目。
团结同行 消除内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军阀内战影响了航运业格局。王昌炽的永兴公司业务遭受重大损失,且船只、码头亦蒙受数次破坏。同时,伴随永兴公司而起的汉阳人胡尊五经营的胡尊记轮船公司,自恃有独家经营的造船厂,在荆河流域与永兴公司展开竞争。以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为后台并由徐投资的汉仓轮船公司,除垄断汉口以下至仓子埠的小码头内河航运外,也企图独霸湖北内河航运。还有众多小型运输商行,无固定航线和码头,租赁轮驳挟带私货,时而行驶汉(口)宜(昌),时而转航湖南长沙、湘潭、常德等埠,争夺货源,压低运价,互相倾轧。致使长江中游国人经营的航运一片混乱。加上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企图攫取整个内河航运。面对内耗外患的航运局势,王昌炽忧心如焚。他认为只有团结同行,消除内耗,才能抵御外商,求得共同发展。于是,他分别走访航运界实力派人物,首先说服了胡尊记轮船公司老板胡尊五和汉仓轮船公司经理林子敬,共同发起筹组“汉口市轮船业同业公会”,被公推为该公会首任理事长。设会址于汉口五常里。
民国时期开办的汉口至仙桃的内河航线图
公会组成后,王昌炽起草了航运业的规章制度,对于航行安全之保障,货源运价之协调,港口设施之利用,雇佣职工之相互尊重等等,均作了详密的规定。实施后航运业的混乱局面开始好转,渐趋于协调共济。这时王昌炽下大力气加大对公司的管理,降低燃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改进服务;同时对小轮船运输商行在码头设施上予以方便,并由各分公司和办事机构对小型轮船的资源予以照顾招揽。从而永兴公司在声势上形成了一个松散联合的航运集团,驾于胡尊记和汉仓轮船公司之上,在激烈的竞争中未伤及元气。
热心公益 同情革命
王昌炽在发展航运的同时,对地方公益之事热心办理。民国初年,他捐资家乡修建了永安至侏儒的“万安石硚”。1917年,又鉴于故乡教育落后,捐资兴办国民小学一所,其课桌椅设备、教学器材、学生制服、教师工资等,均由他支付。
1931年和1935年武汉两次大水,汉阳县之西南德丰、西湖、四城等垸相继渍口,王昌炽闻讯,旋即联合旅汉同乡,共同捐资10万银元,并向有关方面吁请赈济,当获救济面粉大米时,他派专轮运抵垸内之裴家山、鲁公山、薛家山等灾区发放,还为西湖大垸堵口复堤捐资银元1万元。为了便利荆河水路交通,每年洪水泛涨季节,王昌炽便抽调专轮辟汉口至小河口、孙家渡、摆角堤、侏儒坝等航线便民通行。
航行在湖北内河的木帆船
王昌炽同情革命,曾多次不遗余力地帮助营救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革命志士。1927年冬,湖北军阀胡宗铎、陶钧大批逮捕革命志士。汉阳中学教师王某,汉阳县教育局督察王义川、进步青年王植廷、文凤山等,均以涉嫌共党罪名被捕入狱。王昌炽出于义愤,挺身而出,婉请第十八军第二师师长严敬出面后,得以获准释放。
1932年,汉阳籍共产党人张执一(又名张忍,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奉党中央派遣,由上海密来武汉,从事共青团地下活动。未久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宪兵第三营逮捕,旋转解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军法处审讯。张执一之父系永兴公司“万寿轮”驾驶。承办张案的军法官毛家琪与王昌炽族弟王鹤亭有交往,王昌炽与王鹤亭出面请毛家琪予从轻处理。毛家琪迫于情面,以“从事文字宣传,企图危害民国”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在上报“剿总”时,毛又在判决书上将“十”改为“七”,变为有期徒刑七年。在收监执行中,王昌炽又商请时任湖北省反省院管理主任冯登云,请求反省院院长黄宝实念同乡之情,提出将张执一由监狱提院反省,使张执一提前恢复自由,幸免一死。
几遭磨难 无力回天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湖北的内河航运逐渐好转,但盲目贪载而沉船丧人的事时有发生。因此,湖北省政府屡有整顿内河航运之议。
1935年(民国24年),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李范一(应城人)发布命令:“统一航运标志,取消私商航运权,所有航行在长江中游的大小轮驳,一律交由湖北省建设厅代管,付给业主一定租金,编入省航轮船系列使用。”为此商航业主均难以接受。王昌炽身为轮船业公会理事长,认为职责所在,曾以种种理由向省厅提出要求均未获准。当交船的限期将届,王昌炽召集轮船业主商讨对策,提出“罢航”,将轮船全部驶离湖北省境,开赴九江停泊。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王昌炽遂领航50余艘轮驳驶泊九江,后被推其为首组成赴京请愿团。此时湖北省政府闻讯,在王昌炽等到南京前,即电报行政院,指斥王昌炽为首聚众罢航,抵抗政府命令。王率领请愿团到行政院呈上请愿书时被扣押,历时半月。经其族弟王鹤亭请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贺国光从中斡旋,始获释回汉。
此时停泊在九江的50余艘轮驳被迫驶回武汉,被征收编入省航轮船系列。不过一年,李范一离职,所有被征收的民营船舶全部发还业主,恢复各自的航行。抗战军兴,王昌炽将所有船舶供给国家运输抗日物资于后方。因遭敌机轰炸,船舶损失殆尽。1941年王昌炽将残存在重庆的4艘拖轮全部卖给民生轮船公司。此后在重庆居住4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昌炽回到汉口重振航运,然而随着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而成泡影。1948年3月的一天凌晨,王昌炽的永兴公司停泊在汉口万安巷码头满载客货的“万兴轮”,突然失火被焚毁沉于汉江出口水域,罹难者达100多人。巨大的灾难使王昌炽债台高筑,陷入极度困境之中而无力回天。
解放后,永兴公司停业。王昌炽经人民政府安置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病逝于汉口,终年77岁。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2/13/00/3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