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湖南华容县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溃坝,据媒体报道,刚开始就是因为“管涌”,没有及时封堵险情,最后发展成溃坝,教训非常深刻。
发生决堤的地方,从昨天刚开始的100米缺口,虽然经过当地相关部门,想尽各种办法,竭尽全力封堵,最终失败。目前,这处溃坝的缺口已经扩大到220米。
问:什么是管涌?
头条豆包回答: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浦口西中的留宿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
一般涌水口径小的几厘米,大的达到几米,孔隙周围多半会形成隆起的沙环,如果不能及时封堵,任其发展,孔隙会越来越大,就会发生溃坝的危险。
管涌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工程土质特征,砂砾石土体中的细微颗粒,会被渗透的水冲刷,导致土体孔隙发生移动,并被水带走,流失的土体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就会形成贯穿的通道。
第二,管涌的发生也和水的力量有关。在一定的水力渗流作用下,当水的渗流系数大于土壤中的细沙粒,就会产生大量饮水翻砂,也就是管涌。
看了头条豆包的科普,让我豁然开朗,我住在长江边,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防汛。
我们这里的长江大堤,保护着6县1市众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级政府对防汛工作也是尤其慎重。
听老人们讲,上一次溃坝发生于1954年,那一次受灾非常严重,整个广袤的土地被淹成汪洋大海。
从我记事起,一到防汛的时候,镇政府就组织当地的村民,把长江大堤背面的所有杂草树木,都必须清理干净,然后每隔一处,就设立一个防汛点。
把人员分成很多个班组,每隔一段时间,就让每个班组拿着手电筒,进行地毯式巡查,就是怕长江大堤背面发生细小的“管涌现象”。特别是在晚间,更是巡查的重中之重。
对于临江水的大堤,发动群众,用麦秸干编织草龙,然后固定在水面和大堤的临界点,用木桩卡住,目的是为了减轻,长江中轮船行驶产生的波浪,侵蚀长江大堤的堤坝。
本人觉得,我们这里的防汛,当地的干部以及群众,因为长期和江水打交道,懂得江水的习性,从细微之处,杜绝了长江大堤发生“管涌”等危险现象的频率。他们经验丰富,已经达到和长江水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长期住在长江边的人都知道,“管涌”一旦产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封堵,管涌的空隙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经验的防汛人员,派水性好的潜入江水中,把管涌的地方摸清楚,然后用沙袋和石块进行及时封堵,就会杜绝隐患。
至于怎么处置管涌,对于长江边的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来说,他们有一整套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遏制住管涌现象。
昨天关于华容县洞庭湖某处决口,当地组织八辆卡车,车厢里装满散沙,然后把卡车推进决口,用来封堵。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视频和图片,就纷纷发表批评的言论,认为散装沙子根本阻挡不了汹涌的江水。应该把沙子装进麻袋,或者是用石块,认为这是不懂得防汛的指挥失误。
问:用卡车装满散砂封堵溃坝决口,是否正确?
头条豆包回答:在一些情况下,用卡车装满散沙去封堵溃坝的决口,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但并不是最优的方法。
还有就是用卡车封堵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卡车无法形成紧密,有效地封堵结构,在水流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缝隙或者被水流冲走。
通常情况下,封堵溃坝缺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最优的抢险方法。而且必须有专业的抢险人员和专家进行评估和决策。
看老豆包的回答,在这里我想说,华容县发生的溃坝,应该是在短时间内形成,当地封堵绝口的防汛材料并不齐全。
在发生决堤的紧要关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卡车装满散沙去封堵,因为当时,已经来不及用麻袋装黄沙,这也是在和洪水抢时间,所以才出现了视频中的一幕。
我相信,这些都是经过专业的防汛专家综合考虑才决定的最佳方案,当然,由于水流太急,而且决口太大,导致封堵失败。当地政府和防汛人员,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可厚非!
现场机械轰鸣,大卡车装载着石块陆续倒进了溃口处,然后有推土机逐步填平向前推进。烈日炎炎高温之下,所有参加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奋力作战。
而且是从两边溃口处,合力向中心推进,目前的情况是溃口处正在逐渐缩小,封堵工程正在慢慢合龙。专家城大约需要四天就可以完成任务,我们期待着胜利的曙光。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7/15/49/2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