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屋居黄陂盘龙城刘家老塆,父亲早年从业成家迁至刘新集,一生驻守故土。先父谢世时,我不知祖父名字的准确书写,也不了解家世渊源。随年岁增长,先辈发源开基、迁徙演变的谜团,使我寻根探源之情油然而生。据土库塆退休教师刘行惠先生说,迁鄂始祖叫刘守中,江西吉水人。后来,收到我族移籍美国加州古稀之年的姑婆刘敦勤怀乡念祖著文《敬述先伯刘公文卿数事》,她老人家在文章的开篇写道:“我刘家始祖,自赣来鄂,任湖北黄陂县长,勤政爱民,连任多年,颇有政声。”依照获知的这些线索,我多次到湖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室,在清雍正《湖广通志》卷四十三《名宦志》中终于查得始祖的基本情况:“刘拱宸,字守中,吉水人,洪武二年,以贤才荐知黄陂县。性廉洁。邑民郭俊英掘地得黄金极多,以三斤十二两进,拱宸正色却还之。时文庙倾颓,与广文周贤合力捐建补葺,二程读书处访得裔孙名祖川者,令其守护。暇即训课士子,一时人才蔚起。在任七年,士民纪其善政十二条于石,以志不忘。后以老乞休,贫不能归,遂家于陂。”接着在清乾隆《汉阳府志》和同治《黄陂县志》查得刊录有相关的资料。之后,我坚持寻觅家谱,发现了幸存的两部原版孤本同宗共祖的《刘氏宗谱》,其中载有与《湖广通志·名宦志》内容相同的文字。古时创谱即修祠。创谱记世系,修祠敬祖先。刘家老塆刘氏宗祠藏版的《刘氏宗谱》,系9世二房靖宇公分支后裔以堂号敦本堂续谱,民国甲寅年(1914年)续刊。天祥院子塆刘氏宗祠刻版的《刘氏宗谱》,系9世大房怀谦公分支后裔以堂号敦睦堂续谱,民国甲戌年(1934年)续印。民国甲寅年敦本堂《刘氏宗谱》卷一,载嘉庆榜眼、翰林院编修、历官至刑部尚书的刘彬士道光元年(1821年)撰序:“守中先生,自明初宰陂邑入陂籍,善政炳炳勒於石,遗事煌煌载於志,子孙蕃昌,科名相继,诚为西陵巨族。予幼与公之裔孙等同考交游,久既习闻其事,谒乡贤、名宦二祠,复见庙食馨香焉。而谱之法则自五世观察公访江右而来,取而读之,祖系明,先德著,疏戚定,同异昭,其为例也。”“阅世家大族谱派,少有详明若此者。兹因付梓板刻,赴京索叙于余。余寄身台阁公务,旁午于退食,自公之余重阅谱谍,益觉原原本本,条分而缕析,脉贯而丝联,不禁欣然起舞,曰:‘美哉。’”我族现存的两部民国谱牒,记载世系采用殴氏体例,一表五栏,一栏一代,五代栏尽六提头,世经人纬,由父及子向下传衍,由兄及弟向左推进;栏内一人记一次,生卒事迹,婚葬育养,记述简练,要略清楚。家谱载始祖至先父为整20代,嫡传世系表中代代传人编列明晰。查阅族谱证实,我族以迁居著藉为宗,尊刘拱宸为始祖的后裔,经过近700年的沧桑,人丁兴旺,户族繁昌,瓜瓞绵绵,支分派衍,密集在盘龙湖畔、烽火山麓,散居与墓葬下抵柏泉府河,上达滠口以北,居地号称“出门三岗子,上下两楼子,九田三院子,四十八塆子”。迄今,拱宸公后裔的开拓与发展,足迹遍及北京、上海、重庆、深圳、苏浙、港台乃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笔者曾专程前往江西寻根,探访过祖籍地吉水。这些经历剪辑载于《盘龙城刘氏寻根记》(2012年第二期《寻根》杂志)和《江西寻根与金滩建置初探》(2011年第一期《谱牒文化》杂志)等文稿。
我读初小时住到汉口外婆家上学,50多年前开始常常往返乡间,路过叶店的高坡上放眼几百米外的盘龙城遗址,见到一片荒地上的土坎残垣,学习和工作之余也没有给予她特别的关注。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的兴建与崛起,令世人瞩目。我退休后与老伴久住北京,常怀故往情思,有空便去国家图书馆阅览。国图海量书库,网约点藏,选读经典,爱不释手,查考家谱史志,咀嚼数字古籍,受益匪浅。翻检《黄陂县志》,今存世最早的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刻本,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借阅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提供的缩微胶片,发现嘉靖《黄陂县志》在《山川·名迹》中记载:“盘龙城在县西五十里。”今发现的我族民国甲戌年敦睦堂《刘氏宗谱》,开卷附续修支谱理事摄影,刘敦勤的大伯刘凤章(字文卿,事迹载民国史料)位坐前排其中;《里居图》采用五万分之一比例描绘,地域在东经114°7'~114°18'、北纬30°30'~30°40',地名在“盘龙湖”西标注有“盘龙城”;《祖墓图》载13世祖考阳光公、祖妣王老宜人,葬下新集南、“盘龙湖”东侧岗地;又辑录清嘉庆九年《盘龙城坟山来龙契约》,载14世祖考五魁公、祖妣鲁老孺人在“盘龙湖”西侧墓葬图,墓地西北绘明“盘龙城”城址,城厢轮廓清晰勾画,四个城门清楚标示。城北杨宅、城西甲宝山等周围景地均有绘注。这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时期,不但对盘龙城城址名称有准确记录,遗迹也可以完整辨认。
1954年考古发现的3500年前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遗址,1956年确定为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04年列入国家“十一五”第一批36处《重要大遗址规划和保护项目纲要》。在考古发掘不断推进的同时,围绕遗址保护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筹划和基础项目建设。2007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盘龙城遗址是武汉宝贵的城市文明资源,是历史、文物、艺术等知识教育的极好基地,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利用潜力,可发展成为我国文明起源教育的重要场所。2012年初,武汉明确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全国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与支持。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至关重要。实施盘龙城遗址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将商代遗址及其整体环境合理利用与充分展示,有益于公众认识城市发展的历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对武汉与中南区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必定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衷心地祝愿故乡盘龙城的明天更美好。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0/10/02/2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