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秉诚,沔阳人。1892年来汉投亲进入航运业。从此毕生致力于航运事业。在武汉组建起庞大的航运集团,经营长江及内河的航运业务,开发武汉三镇的轮船码头和长江两岸的轮渡业务。大大拓展了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航运业,也极大地改变了隔江相望的武昌和汉口的交通。有武汉“船王”之称。
开辟长江及内河航运
江秉诚,又名常钧,1877年出生于沔阳沙湖余家场。其父江维煊务农,兼营小本生意,有薄地2亩,小屋1间。江秉诚6岁入私塾读书,不到两年因学费不济而辍学,随即到凌家榨坊学徒,3年后转到尤拔杂粮行学徒,因其聪颖过人,精通珠算,不久升为管事。1892年到汉口,投靠在安合轮船局任局长的舅父王洪盛。依仗舅父地位,不久上船作业,以1个月时间理清数10年乱账之才,被提为大车(轮机长),继而当上船长。民国初年,到安合轮船局协助舅父理事。1918年,开辟汉口至彭家场航线。此航线由长江进沌口入通顺河,经黄陵矶、三羊头、香炉山、沙湖、太阳脑、尤拔等地达彭家场。此前在夏日盛水期,曾有商轮航行于汉口至彭家场航线,但无固定班次,唯江氏之航轮开航后,班次固定,常年通航(冬涸时可抵余家帮),促进了沔中、沔东南地区城乡物资交流和沙湖等集镇市场繁荣。备受当地政府及沿途商民欢迎。后又开辟了汉口至西流河、汉口至峰口、沙湖至新沟嘴(属监利)等航线,以联升、利江、壁源等小火轮行驶之。另以利湘,安平,华昌等大轮行驶汉(口)宁(南京)、汉(口)宜(昌)、汉(口)沙(市)、汉(口)浔(九江)等线,可与汉冶萍、尊记等大的轮船公司竞争。
拓展武汉长江轮渡业务
早在1900年,清人冯启钧购置“利江”、“来源”两艘蒸汽机轮船,办起“利记”公司,开辟从汉口汉江口开往武昌汉阳门的轮渡航线,武汉轮渡从此起锚;1913年,“利记”公司并入安合轮船局。1922年,江秉诚接任舅父王洪盛安合轮船局局长之职。未几,将安合轮船局改组为“安合”、“和春”两家轮船公司。安合公司经营长江及内河航运,和春公司在汉辟固定码头经营轮渡。
1923年,和春轮船公司开拓武汉轮渡业。起初,公司只有王家巷一个码头。由于他善于经营管理,5年内先后开辟四官殿、苗家、清佳楼三处轮渡码头,为三镇最早的定点、定时轮渡,控制武汉大部轮渡业务。1912—1926年,安合轮船局虽有营运轮船十多艘,但有部分轮船为租用轮船,江氏接管安合轮船局不到五年,便扭转了租用轮船的局面,自有利湘、壁源、吉兴、永平等轮船十艘。在商营轮业中,仅次于汉冶萍轮船局而居第二。江本人私有七艘半(另半艘为其外甥顾少柏股份)。正是他的参与,大大拓展了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航运事业,也极大地改变了隔江相望的武昌和汉口的交通。由于这些发展与三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江秉诚也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备受关注和青睐,从而获得了武汉“船王”之美称。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湖北政务委员会以收回内河航轮管理权革新航政事业为由,将在汉的航运商轮收归公有。江秉诚四处奔走,笼络武汉政局中权贵,破费无数终未造成破产,后励精图治,航业再度兴旺,规模居武汉百余家商轮公司之首。
报国为民的大义情怀
江秉诚虽然拥有如此巨大的产业与财富,但他从来不置办田地和房产,全家在汉口生活了几十年,都是租住他人的房屋。其资产大部分用于继续扩大航运事业外,其余则多用于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他慷慨解囊,为武汉和老家沔阳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1931年沔阳遭遇特大水灾,他捐米四百担、棉衣百套等物资;而沔阳、武汉等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他捐物捐资不断。他热衷于发展教育事业,曾捐资兴办震旦中学(校址在汉口旧府堤街)并亲任校常务理事。抗战初期,上海告急,他来不及与家人商量,毫不犹豫地一次性捐出6条轮船,用以堵塞上海吴淞口,以阻挡日寇的入侵。此时此刻,国家的命运高于一切,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抗日救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誓与国家同生死、共存亡,完全没有顾及自家利益和得失。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江秉诚的运营轮船和其他家业,均在日军对武汉的狂轰中化为灰烬。江一生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在这种国难与家仇的双重打击下,在极度的悲愤和身心交瘁中,江秉诚一病不起,于1941年暴卒于汉口两仪街27号,享年64岁。后葬于沔阳余家场。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2/09/53/3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