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渝,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 《恽代英传记》《李汉俊》《武汉五四运动史》《湖北新民主革命史·解放战争时期卷》等,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项,2021年被选为湖北省第二届最美社科人。
我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讲大革命时期的武汉。第一个方面讲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第二个方面讲中共中央在武汉,第三个方面讲怎么看待大革命失败。
一、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意义就是国民党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顺便说一句,孙中山的原意其实是 “容共”,“联共”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后来总结的说法。
当时在中国有两个政权,一个是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另一个是南方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政权。孙中山一直想要发动北伐战争。但就当时的实力对比,南方政权想要北伐比较困难。因为孙中山只有10万人的军事力量。而直系军阀有约30万人,从直系分化出来的孙传芳约20万人,奉系的张作霖也是30万人左右。10万人的革命军队要怎么打赢军阀势力呢?那就是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北伐军从广州出发,首先进攻湖南、湖北。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解放了武汉三镇,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了长江中游,转移到了湖北,开启了湖北这一段伟大光荣的历史篇章。这个时候的武汉被称为 “赤都”,是中国革命的首都。顺便说一个常识,武汉这个名词早就有,但是武汉建市始于1927年。北伐军解放了武汉,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就有了武汉市。
武汉建市以后,革命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主要体现在中国国民党的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的矛盾更加突出。蒋介石是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同时还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掌握着武装。1927年1月10日,宋庆龄、孙科、宋子文等到了武汉,国民政府的顾问鲍罗廷到了武汉,一大批中央委员到了武汉,革命的中心从广东转移到了武汉,广州国民政府的地位逐渐降低。武汉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定都武汉,本来是蒋介石的意见,但他却出尔反尔。因为他发现武汉被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所控制,对他造成了威胁。于是发生了很有名的迁都之争。迁都之争表面看来是争论把首都定在什么地方,实际上是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之争。左派和共产党要掌握革命的主导权,蒋介石也想掌握革命的主导权。所以他带着部队向东,将总司令部设在南昌,形成一个军事中心。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会址就在今天汉口民众乐园旁边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这个大楼也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现在被辟为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大楼
大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都参加了二届三中全会,有一部分右派和亲蒋势力没有参会。但二届三中全会仍然是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做出了几个重要决定,包括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采取主席团制,实行集体领导,对党政军行使最终决议权。本次会议免去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保留了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头衔,削弱了他的权力。所以说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局部的胜利,虽然削弱了蒋介石的力量,但是没能掌握全部的军事力量。
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与会者合影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集体合影就是在南洋大楼上拍摄的。第三排右起第三位的邓演达,是国民党的左派、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也是国民党中掌握实权的人物。他掌握着黄埔军校的实权。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实际上,黄埔军校的灵魂人物是邓演达。因为他是教育长,主要负责教学任务,与黄埔军校学生的关系最为亲密。后来蒋介石叛变,邓演达能够控制黄埔军校约一半的军官。这也是后来蒋介石抓了他非杀不可的原因。第一排中间的宋庆龄,1927年可能是第一次到武汉。她在汉口住过两处地方,一个是南洋大楼,一个是现在黎黄陂路与沿江大道交会的路口,很漂亮的一栋房子,现在被辟为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宋庆龄是个很有思想、很伟大的人,她既是孙中山的夫人又是孙中山的战友,但是她去世时不要求和孙中山葬在一起,而是要跟她的父母和照顾她生活50余年的保姆葬在一起。在武汉,宋庆龄积极领导妇女运动,投身革命工作。
1927年,宋庆龄在武汉留影
当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在广州、武汉和南昌。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 (简称党政联席会议)在武汉成立,标志着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开始。它是国民党在特殊情况下行使权力的最高机构。经过迁都之争,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定都武汉。这是武汉的光荣,也说明武汉确实是英雄的城市。
顺便说一下,在解放前夕,还没有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全国政协讨论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哪里,一部分委员提出来定都武汉,但这种意见没有成为主流。其实武汉具备建都的条件,第一,地理位置很好,号称 “九省通衢”。第二,武汉有两条大江,水资源充沛。第三,武汉的自然风光也很好,有山有水。所以在1927年,武汉成为 “赤都”——中国革命的中心。
二、中共中央在武汉
武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武汉都是很有分量的。
武汉是建党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各地一共有8个早期组织,武汉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8个早期组织中第二个建立支部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所以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在参加中共一大的13个党员代表当中,湖北人就有5个,比例很高。有人质疑说这有什么稀奇,就是巧合吧。不是巧合,说明湖北具有进步的文化、红色的文化,在思想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没有这种文化氛围就培养不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另外,为中共一大起草文件的两个人——董必武、李汉俊,都是湖北人。李汉俊是潜江人。潜江有关部门请我为李汉俊写传,我用的标题是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汉俊传》,他们很迟疑,问可以这样说吗?我对此进行了肯定回答。地方上如果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只要是实事求是的,就应该尽量宣传。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就把李汉俊列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顶峰也在武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武汉是一方重镇。
大革命时期,除了北京和上海,在中共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城市就是武汉。过去因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而抹杀中共中央在武汉的光荣历史,这是不对的。1926年底,中共中央就开始迁往武汉。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机构纷纷迁至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才又迁走。我认为这段历史应该大力宣传。再就是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对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相当于是第二个中央,长江局中的政治局委员有段时期比在延安的委员还多。
武汉是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中心。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观点,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认可。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中心?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灵魂。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早是在晚清。但真正的传播者是李大钊。李大钊在1918年底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5月,他发表了一篇更有名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而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二次高潮和中心就在武汉,理由如下。
第一,中共中央在武汉。比如说,现在全国的政治中心在北京,那思想传播的中心肯定在北京。所以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中宣部在武汉,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就在武汉。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家、思想家领袖在武汉。当时中宣部的部长是彭述之,此外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都在武汉。
第三,党的机关刊物在武汉。当时党的机关刊物叫 《向导》,还有共青团的机关刊物 《中国青年》,也从上海搬到了武汉。湖北的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萧楚女等人在 《中国青年》的撰稿、编辑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武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有成果。这个时期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书籍,为武汉成为中心奠定了基础。那时候还没有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的出版社叫长江书店,就在今天的六渡桥附近。长江书店出版了80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到1927年在武汉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很多,比同时期在上海、广州出版的都多。不仅多,质量还高。怎么评价一本书的质量高不高?再版是一个重要标准。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三本书,这一时期都再版过。另外还出版了一批书,我们今天还在学习。
我着重介绍两本。
一本是 《共产主义abc》。abc的意思是通俗读物。什么叫共产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这种基础性的问题,放在今天都不一定能回答得很清楚,那个时候大家就更不清楚了,甚至认为它是妖魔鬼怪、洪水猛兽。那么,这本书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回答什么叫共产主义,什么叫共产党,什么叫资本主义,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什么,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共产党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这本书在当时是一个普及读物,读起来还蛮有意思。而且它还教授方法。它要广大的劳动大众翻身解放,那么如何解放、夺取政权呢?可以通过武装斗争、罢工、怠工等方式。这本书在当时非常有名,作者布哈林相当于俄国共产党的第三号人物。这本书的影响很大,当时在中国一次性就印刷了5万本,革命青年几乎人手一本。但由于后来布哈林被斯大林打成反革命,所以很少有人再提起这本书。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回忆自己是看了 《共产党宣言》和 《共产主义abc》以后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这本书才被重新提及。当然这里也有个背景,苏联为布哈林翻案平反了。
还有一本书是 《列宁主义概论》。列宁1924年去世,去世时还很年轻,因为他遭受过一次枪击暗杀,从此身体每况愈下。列宁无疑是伟大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即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他的理论需要有人进行阐述。所以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写了这本书。这本小册子20万字,篇幅不大。我个人比较喜欢斯大林的书,斯大林的书和毛泽东的书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写得通俗易懂。我不太喜欢看列宁的书,因为列宁的书知识面太广,读者没有达到那种知识高度就跟不上。列宁喜欢跟别人辩论,如果读者没搞清楚辩论的对象及辩论的观点,可能就看不懂。但斯大林不同,我建议大家看一看斯大林的书,平实的白话,但又很有逻辑性,一层一层讲得很清楚。毛泽东的书理论色彩也不是那么浓厚,说的是大白话,能让任何人都能看明白。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头脑里固有的吗?大家都能听懂。但是你明白它的内涵没有?毛泽东这句话,讲到了哲学中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人的正确思想是头脑里固有的吗?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如果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是主观唯心的,还是客观唯心的?这话讲给农民听,农民肯定听不懂。但是毛泽东却用大白话说出了深奥的道理,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斯大林也有这个特点,他用最通俗的话解释了什么叫列宁主义。我个人认为,后来解释列宁主义的书很多,但是像斯大林这样通俗易懂解释列宁主义的还很少。《列宁主义概论》曾经被列为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必读书目,一直到苏联解体后,这本书才被放到历史的文库里,其实还是应该拿出来读一读。
《共产主义abc》
《列宁主义概论》
这两本书都是这一时期在湖北出版的。毛泽东还有一篇重要文章也是在武汉写的,就是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在湖南考察了30多天,回到武昌后迅速撰写了此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重要在哪里?毛泽东抓住了农民问题这个中心问题,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就是农民的革命,所以这篇文章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是在武汉召开的,这也是武汉的光荣。现在已经建成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旁边就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等。
我再介绍几本书,如果大家研究武汉国民政府的话,可以看看。一本是 《武汉国民政府史料》。这本书非常了不起,因为国民党的档案主要在台湾,武汉市地方志办专门派人到台湾去抄了几十万字回来。另外又把共产国际已经披露的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文件放了进去,所以这本书有非常丰富的史料,更完整地反映了武汉国民政府的情况。第二本是 《武汉国民政府史》,由中南财大被称为学界 “三驾马车”的刘继增、毛磊、袁继成三位教授合著。这本书写于20世纪80年代。在那个档案资料都没有公开、资料也不易查找的年代,他们写了40万字,基本观点正确,非常不容易。还有一本是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很多资料来源于中央档案馆。把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包括政治局讨论的会议记录都收录了进来。
《武汉国民政府史料》
《武汉国民政府史》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怎样看待大革命失败
关于大革命失败,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放在了主观方面;另一个误区是没有看到国共合作的成果。其实大革命失败是必然的,不是个别人的问题,因为条件不成熟。大革命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敌我力量相差太大。当时,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敌人非常多,有帝国主义,有北洋军阀,有国民党的新军阀。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是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为什么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那是靠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了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为什么直到1948年才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因为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才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国民党那时候已经没有多少部队了。1948年以前没有这么提,因为之前的力量不够强。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没有任何的武装,要说有,那是很小很小的武装,就是一个独立团,后来变成一个独立师。而国民党的部队有多少?北洋军阀的部队有多少?还有其他地方军阀的部队有多少?那个时候提出来 “共产党打天下” “贫苦农民坐天下”的政治口号,口头喊可以,但是真正打起仗来可不是那么回事。毛泽东在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剩余的少量军队登上井冈山,没有再去继续攻打长沙等大城市。如果此时还在鼓吹农民不怕死,视死如归,是很不现实的。只有当农民、工人树立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时,才能一往无前,投身革命。现在将大革命失败归咎于陈独秀,其实是片面的。大革命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力量太薄弱。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合作的成果提得很少。其实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很大的成果:第一,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了武汉国民政府。后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二次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是有进步意义的。国共合作之前,中共一大召开时,共产党员只有50多人。中共二大时,党员增加到195人。中共三大时增加到420人。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共四大召开时,共产党员人数为994人。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员人数增加到5万多人,国共合作的成果可谓是巨大的。即使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中共党员由5万多人减少至1万多人,还是比1925年党的四大时人数要多得多,革命火种通过国共合作得以延续和传承。
最后讲一下陈独秀。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都推在陈独秀身上真的很冤枉。如果他是唯一的领导,那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所有大的行动都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令进行的。共产国际当时派了两个人来中国,一个叫鲍罗廷,一个叫罗易。这两个人是中国革命的实际指挥者。谈到中国共产党跟共产国际的关系,一般是说 “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这个用词不准确。我最近看了一下共产国际的文件,用的是 “指令”这个词,也就是命令。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是上下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相当于现在党委和支部的关系。所以共产国际的命令中国共产党要执行,如果不执行,就要换人。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关系,才是 “指导”。所以大革命失败应该由谁来负责?我个人认为,应该由共产国际来负责。
陈独秀
202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在很多电视剧中,陈独秀是得到了充分肯定的。这比较客观公正。陈独秀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现在被中国共产党和社会舆论所肯定的有这么几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三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四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的领导人。
武汉国民政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革命时期的武汉是革命的首都,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我们作为武汉人应该感到光荣。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我们要把这光辉的一笔留存在历史里。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7/11/36/3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