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又名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位于汉口青年路373号,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属地志类综合性博物馆,是收藏珍贵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凸显国有文物交流的主渠道作用,打造地区文化品牌,进行科学研究的文化事业单位。
历史由来
武汉博物馆,初名武汉市博物馆,1984年7月开始筹建,1986年11月正式建制。原馆办公地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正式建制后,隶属于武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2000年底武汉市博物馆新馆落成,200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填补了武汉市没有市级博物馆大楼历史的空白,标志着武汉市文博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11月,武汉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撤销,并入武汉市文化局。2010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市博物馆与武汉市文物商店合并,更名为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
陈展巡礼
武汉博物馆倡导“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办馆宗旨,以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形式接待社会各界民众。1986年~2000年,先后举办过《全市文物普查成果展》、《武汉市查获走私文物特展》等。2001年后,举办了《中山舰出水文物首展》、《三代领导人外交礼品展》、《“十大国宝”高仿精品展》、《大型恐龙科普展》、《秦始皇兵马俑国宝文物特展》、《戴高乐将军生平展》、《多彩的波尔多——城市文化遗产展》、《神舟航天飞船暨青少年科技发明成果展》、《武汉市廉政文化作品展》、《“8 1”武汉城市圈文物精品展》、《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美国克拉克探险队穿越晋、陕、甘、宁“遗照原址——对位摄影”展》、《第十届环太平洋国家艺术巡展》、《晷运时成——古代钟表展》、《已有丹青约——书法名画珍品展》、《翰墨集珍——民间国宝书画珍品展》、《丹青锦绣——武汉博物馆馆藏书画特展》、《首届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获奖珍品展》、《草原古韵塞外风情——内蒙古包头岩画唐卡文物精品展》、《金玉满堂——南京市博物馆馆藏金银玉器特展》等400余个临时展和交流展。
与此同时,武汉博物馆推出了一期展览《历代文物珍藏》、《古代陶瓷艺术》、《明清书画艺术》3个艺术专题陈列。2002年推出了二期展览《武汉古代历史》、《武汉近现代历史》基本陈列。《武汉古代历史》陈列整合了地方文献典籍、出土文物、最新科研成果,凸显了最新展示理念和技术,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
重点反映武汉城市史的《武汉古代历史》、《武汉近现代历史》基本陈列展,展示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近千件,场景复原、历史人物造型、陈列辅助艺术品50余个,生动再现了武汉浓墨重彩的宏大历史画卷。在“江汉曙光”、“商风楚韵”两部分中,游客能看到武汉地区旧、新石器时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重点展出了武昌放鹰台遗址、新洲阳逻香炉山遗址出土的一批石器、陶器。展厅中运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努力营造悠远、原始的景象。特别是对商代盘龙城、楚人开拓江汉,爱国诗人屈原在武汉的足迹进行艺术再现,颇有创新。走进“军事要津”、“水陆双城”、“九省通衢”展厅,陈列的数百件珍贵文物多是首次展出,其中不乏精品。浏览该厅,游客能系统了解武汉地区在封建社会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演绎进程。武汉因其特殊地位,在汉末动乱中成为重要的军事要津。展品中有一批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漆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黄陂区出土的青瓷坞堡,是三国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生活的缩影。到了隋唐宋元时期,武汉由重要军镇演变成繁荣的都市,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隋唐墓葬相当丰富,且文物之精美在南方地区首屈一指,陈列展览充分表现出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汉水改道,汉口渐兴,形成三镇鼎立格局,“九省通衢”初显端倪。步入清代,汉口镇一跃成为华中腹地最为繁华的商埠,为四大名镇之首(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进入近代,武汉被世人誉为“东方芝加哥”。
为再现武汉的悠远历史,武汉博物馆科研人员在尊重史实、占有和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行业特征,以完美的陈展形式,艺术地展现了真实的历史。走进展厅,游客可观赏到商代盘龙城考古发掘现场和复原的宫殿模型。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三国吴墓按1:1进行了复原,制作精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遥生感叹。宋代武昌王麻(今江夏区)湖泗窑址的场景复原,采集了湖泗窑考古现场出土的瓷片和制瓷坯模,复原的窑炉是真实材料与艺术处理完美的结合,游客能近距离观看窑室结构,了解烧瓷的工艺流程。近观唐代黄鹤楼木雕,游客随意点击鼠标即可找到著名诗人李白、崔颢、王维、孟浩然等的大作,并欣赏到名家书法,品悟唐诗的平仄韵律。出土的一批元代的精致首饰,以及诸多瓷器精品亦首次与游客见面。明代楚昭王朱桢墓葬中出土的金腰带、翠青釉碗、玉璧、瓷坛等近百件珍贵文物也为展览生色不少。《武汉古代历史》、《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展览中,也有与武汉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屈原、伯牙、子期、岳飞、林则徐、张之洞等,这些形象用塑像和油画展示,感染力极强。《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全景展示了1838年林则徐在武汉禁烟到1950年人民政权建立百余年间武汉风雨兼程的城市演进轨迹。展览由“江汉潮起”、“华中都会”、“浴火重生”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江汉潮起”以1838年林则徐武汉禁烟、汉口开埠、张之洞督鄂、辛亥武昌首义为展览主线,展出文物100余件,复原了汉口租界江滩街景、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景观和武昌首义场景。第二部分“华中都会”突出表现大革命中心武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20世纪30年代的市政建设、社会文化风俗等,展出文物200余件,复原了汉口江汉路至六渡桥商业街道(部分)、楚剧汉戏舞台等景观。第三部分“浴火重生”着重表现抗战时期的武汉保卫战、武汉解放、人民政权诞生等史实,展出文物100余件,复原了波澜壮阔的武汉抗战、武汉解放场景。展览以科学、严谨、生动、形象为主旨,通过历史文物与相关史料的展示,艺术作品与场景复原的运用,展示空间与辅助展品的设计,立足文物,突出亮点,运用浮雕、仿真硅胶雕像、多媒体展示系统、油画等设计元素,为游客营造了一个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武汉近现代历史空间氛围。纵览《武汉古代历史》、《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展览,令人流连忘返,武汉灿烂的历史会使游客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武汉古代历史》、《近现代武汉》展厅,游客可直接触动声画对应的多媒体,了解相关历史背景,除了观看以外,游客能进入复原的场景中,真实感受历史的悠远。“伯牙鼓琴遇知音”千古美谈可随手点击,呈现故事情节。唐代诗赋佳作,游客可根据所需随手调取,尽情欣赏中国书法名家的真迹。
21世纪之初,武汉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的租界》、《武汉史稿》、《武汉抗战史》、《大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武汉旧影》、《武汉通史图录卷》、《武汉馆藏文物精粹》、《武汉不可移动文物精华》、《“8 1”城市圈文物精品图录》、《图说武汉城市史》、《律动的足音——武汉博物馆展览解读》等30余本书籍;撰写论文300余篇;主办《武汉文博》专业刊物;摄制重大的文物活动电视资料2000余分钟作为影像收藏;编辑、制作《在烈士走过的地方》、《昭寝》、《明珠闪耀母亲河畔——武汉博物馆巡礼》、《重塑精神家园》等8部电视专题片,其中有3部在省、市电视台播出,《“江城第一麻”走进武汉博物馆》获国家政府电视新闻三等奖。2004年国家文物局确定武汉博物馆为全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单位。至2011年底,多项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受到国家文物局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好评。同时还完成了国家级“馆藏文物信息数据采集”,馆藏一、二、三级文物的鉴定、现状描述、测量制表登记工作。
文物征集保管
武汉博物馆的文物来源主要依靠考古发掘移交,公安、工商管理、海关等执法部门缉私移交,社会各行各业及名家的捐赠、捐献,艺术品拍卖,私人收藏收购等渠道。藏品种类有历代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及杂项等。藏品总计56139件(套),其中一级藏品55件(套),二级藏品333件(套),三级藏品14925件(套)。
武汉博物馆藏品丰富,其中重要藏品有考古研究价值极高的出土文物,也有工艺精湛的传世珍品。青铜器中,商兽面纹十字孔瓮出土于武汉市黄陂区商代遗址盘龙城,是研究武汉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汉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其铭文经著名的金石学家罗福颐鉴定为在西晋就失传的鲁诗,在亡佚了1700多年以后重新被发现,尤显珍贵。玉器中,白玉双凤交颈壶壶底有“乾隆御制”填写篆书款,是从皇宫流散到民间的古玉精品。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1986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宋代湖泗窑青白瓜棱执壶,出土于武昌县湖泗窑遗址。该窑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宋瓷研究中“湖北无瓷窑”的空白;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20世纪70年代在社会上征集到的,该瓶为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极为少见。书画中,文徵明的草书、仇英的《竹梧消夏图》、黄鼎的《皇陵庙图》、朱耷的《猫石图》等均为明清著名书画名家的作品。
在藏品保护方面,武汉博物馆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项目”南方试点,完成了文物库房恒温恒湿设备、书画库房整体改造,建立了文物日常养护技术室,分批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制作了囊匣等,按文物不同的类别设定两种不同的温湿度标准,使文物库房的温湿度和微环境基本达到了《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标准试行规范》的要求。武汉博物馆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力度,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和管理体系,坚持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文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正确处理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社会教育
在新世纪最初的10年中,武汉博物馆成功组织了“再现千年沧桑共创魅力江城”武汉历史陈列(湖山杯)知识竞赛、“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首届武汉“的士节”、“武汉地方历史”展览推介会、法语讲解“秦兵马俑历史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百余场次,受到广大市民欢迎;与武汉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欢乐时光——走进武汉市博物馆》、《相约成功》、《快乐森林》、《凤纹青铜方罍》、《重塑精神家园》等多部专题节目,这些节目均至馆内实地拍摄,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市民热捧。
为宣传博物馆文化,在报刊、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稿1万余条次,有力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作用。武汉博物馆还组织全市百余所中小学校学生参观,先后举行了“了解家乡人文历史,共建校外教育基地”、《武汉历史、民俗风情》知识擂台赛等多项活动,配合武汉市第三届“18岁成人节暨武汉解放55周年”纪念活动,千余青年在武汉博物馆走过成人门,庄严宣誓,博物馆真正成为全市青少年的教育基地。与同济医科大学合办了“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活动,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武汉第十二中学等学校共同组织策划巡展上门服务活动。
武汉博物馆内一角
作为有着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内涵,而最能体现这些文化特色的就是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馆藏历史文物。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开启与世界各国博物馆互动大门,全面地向国外朋友展现武汉独特的文化魅力,武汉博物馆精心准备,遴选体现武汉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信息编制成书,开展与国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协作。先后在日本大分市举办了《中国武汉文物展》;中法文化年引进了《戴高乐将军生平展》、《多彩的波尔多——城市文化遗产展》、《卢浮宫馆藏版画——法国版画400年》展;俄罗斯文化年承办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俄罗斯·中国当代油画家作品展》;2007年赴欧洲冰岛国参加中国武汉文化节,主办《中国武汉文化遗产展》。所办的每个展览皆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普遍欢迎,反响强烈,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丰富了与国外博物馆交流的操作经验,搭建起与世界各国博物馆互动的平台。
据统计,武汉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社会各界游客逾50万人次,接待全国兄弟博物馆考察学习参观100余家,服务质量做到零投诉。该馆作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窗口单位,近年来在全国及省市博物馆讲解大赛和导游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1年全国博物馆“延安杯”讲解员大赛获团体二等奖,2004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雷锋杯”讲解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在讲解接待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热情服务、礼遇待人、优质讲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游客,让游客带着愉悦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4/37/2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