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云雾山 —武汉市唯一城市郊野公园-下载亚博app

木兰云雾山地处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内的李集泡桐,是武汉地区最高竣、最幽深、最原始、最神秘、最纯粹的生态森林风景区,也是武汉市唯一的城市郊野公园。云雾山郊野公园是集原始森林、天然飞瀑、溪湖山寺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云雾山“森林氧吧”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值高出武汉中心城区含量万倍之多,以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森林负离子含量高为特色,拥有云雾山最好的森林植被、自然风光和最佳的生态环境,被誉为武汉的世外桃源。

木兰云雾山 —武汉市唯一城市郊野公园

云雾山以重峦叠嶂、气势雄伟而闻名江汉,是大别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武汉市延绵最长的山脉。云雾山风光宜人、空气清新、水质清澈,集峰、谷、涧、潭、堰、瀑、泉、溪、花、草、石、木、寺观、古寨、古建筑和高大山体于一身,景观生态多样而丰富。

云雾山有着纯朴、秀美、奇特的本土民俗风情,精彩纷呈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神奇优美的故事传说,以及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

历史由来

云雾山很早就已得名,又先后改名为邝山、况山、旷山、矿山,现又恢复为云雾山。古人将该山誉为“西陵胜地、楚北名区、陂西陲联、汉地祖山”。

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嵩山少林寺光远法师来到此山,见这座无名大山常年云雾缭绕,于是为其起名为“云雾山”。随后数年间,他披荆斩棘,四处化缘,建成山上最早的寺庙,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藏经阁、观音殿等。

宋元两代,云雾山宗教时兴时衰。明代以后,竹林寺、下古寺、大士禅院、思源观等寺庙宫观在山上拔地而起。尤其是明代嘉靖至万历的近百年间,是该山香火最鼎盛的时期。清代早中期,该山“佛事经营甚丰”,并新建了下古寺。清晚期,香火逐渐衰微。抗日战争初期,木兰山玉皇阁万昭虚道长派其弟子马宗正来云雾山重续香火,兴建了玉清观。“文化大革命”期间,云雾山遭劫难,至20世纪末才重现生机,年接待香客10万余人次。

元明清三朝到现代,云雾山一带曾多次发生战火。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2年),红巾军一部在赴孝感的途中,遭元军阻击。红巾军冲破元军包围,到达云雾山稍作休整,元军亦尾随追至。红巾军利用山峦之险,居高临下重创元军。“红巾二千五,鞑子三千三,胡狗反败云雾山”,这首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歌谣,就是对那场战争的生动记叙。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春,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筹饷,来黄陂“抢大户,劫寺观”。为安抚民心,明朝廷派总兵左良玉部驻防云雾山,以保孝感、云梦、安陆、大悟诸县不受侵犯。张献忠部将左河闻之大怒,派遣精锐之师攻克云雾山。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部,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英王陈玉成部,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捻军潘德部等,均曾经攻克云雾山石寨,力挫寨内的地主团练武装和清军。

云雾山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等72人除转战木兰山外,也一度在云雾山周边打土豪、分土地、组建农会和赤卫队,穷苦老百姓称吴光浩是救苦救难的“吴菩萨”。

抗日战争期间,李先念、陈少敏等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与魏天一、任士舜领导的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及黄建民领导的区武工队、朱建民领导的中心乡等武装力量,均依托此山,四处出击,给盘踞孝感、武汉等地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景点览胜

稻场王村

稻场王村为泡桐王氏祖屋,面积4.4万平方米。民居建筑背倚高山、前临溪水,整个村庄置于山、水、林、泉之中。村庄现有农家10余户,住宅古朴,所有房屋全是干砌石墙,极富特色。这里有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的民风习俗,紧邻村庄的大片农田、打谷场,村庄前的拉碾、推磨、水车,质朴的街坊,幽静的巷道等,无不展示着其独特而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泥人王民俗村

泥人王民俗村又名稻草王村。村西有象鼻山一座,与泥人王民俗村隔溪相望,横亘连绵六七百米,山上林木葱郁,因山形酷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全村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村中有农家10余户,泡桐王氏家族的祖屋便在此处。村庄里古朴幽静的小巷、干砌石墙的农家住宅以及石碾、石磨,还有觅食的土鸡,加上村前村后的大片农田、打谷场、潺潺溪流、如黛青山,无不散发着独特而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这里最具特色的数建屋垒砌时不用一泥一浆,使之浑然天成的干砌建筑艺术,颇具简约之美。

村中多为白发老人,有半数人家开办餐馆,用地地道道的土菜招待八方游客。

黄陂素有“泥塑之乡”之美称:相传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便出自清代道光年间黄陂泡桐店王氏父子之手。云雾山脚下的泥塑世家,藤继绳连。尤其是泥人王村,历代在泥塑方面出了不少能工巧匠。

明清时期,云雾山香火旺盛,各寺庙供奉的佛像群塑均为泡桐前辈泥塑艺人所作。民国时期,云雾山下各塆村建庙修泥菩萨风行一时。当地杵师后裔用木雕、泥塑、油漆制作佛像、神龛、殿堂绘画等,创作了大量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泥塑传统工艺获得新生,内容转变为表现新人新事。20世纪70年代中期,云雾山下村村都有泥塑宣传陈列室,户户都有泥塑像,成为名副其实的泥塑之乡。1979年,泡桐店开办泥塑工艺厂,制作材料已由泥料转为石膏,形式由单纯的圆塑发展到组雕、浮雕,通过翻制、喷漆彩绘等流水线,投入大批量生产,年产量达400万件,产品行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亚、欧、美三大洲17个国家。

思源瀑布

思源瀑布高约10米,水少时瀑宽1米,水量大时瀑宽达4~5米,终年不冻不减,四季流淌不止。飞瀑直下,浪花飞溅,满谷轰鸣,回音经久不散。四溅的水珠漫撒在鱼鳞片状的石壁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帘,飘飘洒洒一泻数丈。石壁上书“思源瀑布”,巧妙地把人文精神融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虽然没有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壮观,但其秀美也别具一格。

思源潭

思源潭四面环山,潭水深不见底,潭中小鱼悠哉游哉。潭口阔而潭底小,水质很高,属纯天然矿泉水。潭水静时,隐约可见潭边一闪一闪的硬币,每一枚都代表了游客的一个心愿。幽潭连溪谷,谷中长着一些绿色的苔藓,一股股清泉自苔藓之中涓涓流过,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置身其间,犹如处于一个幻异的世界。

白鹭林

白鹭林位于云雾山主门区东北方向两公里处,面积数千亩,郁郁绿林覆盖着整个山体。每年仲春到初秋之季,云雾山白鹭林就成为白鹭的聚集地,数万只的白鹭聚集于此,美丽的鸟儿如同片片自雪飘落山林,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美景。每到傍晚,成千上万的白鹭成群而起,时近时远,时而成一字形,时而化成鱼状,时而又像一朵莲花,变幻着各种姿态在蓝天上飞翔。云雾山白鹭林栖息的白鹭群来去匆匆,年复一年,鸟群数量逐年增加。春秋季节白鹭聚集,早晨起飞遮天蔽日,夕阳西下,鸟儿归林时,密密麻麻地栖息在茂密的森林中,整片树林白茫茫一片看不到绿枝,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可谓“袅袅炊烟追落日,片片白雪降山林”。

上古寺

上古寺位于矿峰之巅,始建于大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该寺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香火旺盛,虽几经焚毁,却屡毁屡建。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后,上古寺成为废墟。1937年,在上古寺遗址上建成了玉清观。

下古寺

下古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有大雄宝殿、普贤殿、文殊殿、观音殿、多宝塔、藏经楼等譬筑。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该寺毁于大火。1996年,下古寺在废墟上恢复了部分寺庙,重理佛事。

大士禅院

大士禅院又名大土阁、观音庵,坐落在矿峰之麓,位于八里柳溪景区和山顶景区之间。该禅院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信阳州府杨廷蕴来大士禅院敬香,发现禅院破旧毁损严重,遂“专祀扩建经堂,敬饰金身,厚酬庵尼师姑,以资虔诚信奉”。次年,杨廷蕴又发布布告,要求黎民百姓“信奉大士”,大士禅院因此声名大振,孝感、云梦、信阳等地的信徒争相前往朝觐。咸丰年间,禅院遭兵火被毁,1946年复修,1966年再度遭毁,1987年由释源盛住持重建。大士禅院被山林半遮半掩,前有锦绣谷,后有天门涧,庙前溪水潺潺,石桥古朴通幽,庙内香烟飘渺。

龙王尖古寨

龙王尖古寨突兀雄踞云雾山山巅,12千米的干砌石墙逶迤环抱着城堡,依山遍布千余间石屋,仿佛天上街市。其是黄陂境内最为雄伟壮观的石寨,也是保存得较好的古寨之一。

竹林寺

竹林寺坐落于云雾山西麓尖刀山下的幽谷之中。寺院依山就势,布局恢宏,殿宇峥嵘,亭阁耸立。传说该寺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初年。早在唐代,此处就建有寺庙,五代时遭兵燹毁没。明永乐年间,能济和尚在原小庙遗址上修建了竹林寺。这里古代建筑宏丽丰瞻,历史文物缤纷斑斓。寺周围奇竹环抱,传说四季常青的矮竹原是观音身上的紫纱变成。寺前有三生桥,命名前世、今生、后世之意。桥下溪水潺潺,鱼乐水欢。寺后山体植被葱茏,一任蒿草、灌木及枫、柳、槐自由疯长。山色四季各不相同,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宜人山色四时交替、摄人心魄。登上云雾山主峰再游竹林寺,就好像从秋阳赫赫的艳阳天进入凉风习习的深山密林。从“一览众山小”的巅峰体会转至“曲径通幽处”的澄心静虑。徒步密林深处竹林寺,可感受佛教圣地的庄严,领略佛法的内在神韵,体验丛林生活的实际,尽享清凉智慧的润泽。

思源观

思源观位于稻场王村的中心位置,庙前有象鼻山藏风聚气,周围山环水抱、植被葱茏,为道教理想之风水宝地。云雾山宗教圣火始于唐开元盛世,当时山顶上已有寺庙,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藏经阁、观音殿等建筑,后来屡毁于兵火,故于宋天圣、元大德、明洪武年间迭经兴复。云雾山作为较早的佛道教胜地,受其影响,明代以后,在山上山下复修了竹林寺,创建了下古寺、大士禅院、思源观等众多的寺庙宫观。

花语山

花语山是中国野生杜鹃花的荟萃地,每逢春夏之交,云雾山杜鹃花红白相间,漫山遍野竞相开放,似绮丽的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又如烂漫的花海,热烈动人,堪称华中一绝。传说董永与七仙女还是这座花山牵的“红线”哩!就是因为这山上的花召唤来了七仙女,让七仙女落入仙女池中,而让董永碰到,造就出一段美妙佳缘。

仙人洞

仙人洞在竹林寺南一箭之地。杜汉润在《云雾纪事》中写道:“仙人洞为一天然古洞,历史悠久,已开的洞长约1公里,内有自然长廊大厅,长廊分上下两层神龕似的殿堂,下有石桌石椅,上悬钟乳石,烛光反向,流光溢彩。”曾有人题诗赞仙人洞:“旷山仙洞似迷宫,钟乳化形诗意浓。天上人间饰内景,桃花意境几相同。”仙人洞到底有多深,至今尚未探明。

八里柳溪

八里柳溪全长约4公里,槐柳遮天蔽日,覆盖整个沟谷而得名。实际上这里的树不是柳树,而是槐树,因当地人称为柳树,名字就这样留存下来,被称之为绿柳长廊。这里没有污染,更无噪声;环境幽雅宜人,风景秀丽如画;沿途景象万千,两侧悬崖峭壁;谷中怪石遍布,清泉汇集,长流不息;一处一景,传闻甚多。

官财石

官财石也叫做“官财路”,官就是当官的官,财是金银财宝的财,所指的就是这一块形似棺材的石头。“官财石”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官财石”也就成为当地村民集财聚宝的神物。

十里花山

十里花山是云雾山最美的景区。每年4月间,绵延10里杜鹃花盛开,十分壮观,真可谓杜鹃王国。杜鹃花是中国著名的10大花卉之一,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在春回大地、莺唤鹃啼之际,正是杜鹃花盛开之时,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每逢春夏之交,云雾山的杜鹃花深红踯躅,繁艳殊常,色彩缤纷,艳丽多姿,漫山遍野,似绮丽的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又如烂漫的花海,热烈动人,堪称“华中一绝”。

矮青竹

环圈竹林寺的前后左右,有传说由观音身上紫纱变成的矮青竹林。此竹奇特,移栽他处不能成活,繁殖很慢,四季长青,百年如故。它长不高,株高不过1米,株距很密,枝干只筷子粗。每株不超过5节,竹身无孔或微孔,竹叶宽1寸半,长5寸,叶片对生,枝上叶片前短后长,颜色嫩绿。当迎风摇曳时,像千手观音伸出的一个个巴掌。雨后或晨露的水珠,托在竹叶滚动,苑如佛手中的无数颗明珠闪光,加之散发出的一股清香气味,情景令人陶醉。矮青竹属优良观赏竹类,它的价值贵在奇、特、稀、美、香,又可供制筷,编笠帽,难怪有人说:“观音给茅屋儿子做帽子用的。”

仙女池

仙女池在竹林寺东北百余米处的幽谷中,传说这里就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仙女池大旱不竭,清澈晶莹。每年7月,七仙女都会来这里洗澡,后在此遇到了勤劳憨厚的董永,造就出一段美妙佳缘。

青龙嘴

青龙嘴在竹林寺东,石高两丈,分叉的两块巨石如同龙嘴一样。明清时,百姓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总要到竹林寺青龙嘴设坛摆香案祈求神灵保佑。

传说典故

云雾山的传说

元代初期,有一个居住在黄陂色目地区的人依仗其父在湖广中书省为官,试图将壮观秀丽、物产丰富的云雾山占为己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一万个不答应。于是,色目人就用武力抢占,残暴地杀害了一批山民。山民的血染红了云雾山,化作一簇簇、一丛丛的杜鹃花。而色目人在领教了山民的勇猛强悍后,也不敢继续肆意妄为,不得不放弃强占云雾山的企图。

传在清道光年间,一位西方商人游云雾山后,上书清宣宗:“云雾山蕴藏金银矿,愿助大清国开采。”清宣宗下诏,决定将云雾山改称矿山,以名志事,但拒绝了洋人参与开采的要求。

竹林寺的传说

从前,云雾山西部的尖刀山下,只有一间茅屋,住着母子二人,上山砍柴的来往行人都要到此歇脚,一年四季,总有热茶凉水供给,从来不收一分钱,下雪雨天,为路人行了很多方便,母子俩乐善好施,过路的人都说他们是好心人。

但是尖刀山下是光秃秃的,不长草,烧柴要靠儿子从山上砍挑回来,河床是枯竭的,饮水要从很远的小泉溪边往家里挑,生活清贫,靠砍柴卖以度日,连帽子也买不起。

观音菩萨听说有这样的好人,也装做一过路人进茅屋讨茶喝,老婆婆热情相迎,双手递碗热茶,观音试探地说:“我走路热了,想喝一碗凉的,有吗?”老婆婆连忙又送一碗凉茶。观音又说:“听说你儿子是从大山沟挑的泉水,很冰凉,还是换一碗泉水我解渴吧。”老婆婆二话没说连忙从水桶舀了一碗凉水,还说:“这是我儿子刚挑回来的,凉得很。”观音喝罢说:“我用什么感谢你老人家呢?”老婆婆连声推辞:“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来往人数上万,从来没收茶钱,这就算我积一份功德吧。”母子俩的一片赤诚二十多年如一日,感动了观音菩萨,她对老婆婆说:“你们这里人心好,地方也要变好,我来帮你们变一下。”瞬间,山上有树,溪水流下来了,并出现了一座小庙,庙周围长满了竹林,据说那竹子还是观音身上的紫纱变成的。自此,当地人便把这座寺庙叫做竹林寺。

跪子石的传说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古时没有子女的人家都会去观音庙祷告求子。云雾山也有自己的“送子观音”,这就是跪子石。

跪子石位于云雾山南麓,高10丈,宽5丈,石面呈红、白、绿、青等多种颜色,五彩斑斓。它像人形,又像一个大大的柜子,故又名柜子石。

跪子石对面还有一块膜拜石。当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众在膜拜石上朝跪子石叩拜,并扔一块石头到跪子石上,祈求婚姻美满、人丁兴旺。由于信奉者们常年跪拜,膜拜石上被磨出了两个圆溜溜的跪膝印。

跪子石旁的石缝中,生长着云雾山上最神奇的一株杜鹃。通常云雾山的杜鹃花只在四、五月间绽放,唯独这株杜鹃却是四季怒放。不知道它是吸取了跪子石的灵气,还是想与色彩缤纷的跪子石争艳?抑或是给膜拜的信众送去永不凋谢的希望?

传说很久以前,云雾山山脚下的樵夫张二毛上山砍柴,归途上路经跪子石,坐下来想歇息。无意中,他发现这块石头像一张胖乎乎的人脸,又像一个孕妇的肚子,不禁突发奇想:这块石头这么厚实,莫非是因为里面装满了幼儿?张二毛年近四十,成亲多年膝下却无儿无女,整天梦想着老婆的肚皮能够挺起来。他觉得这块石头应该是送子娘娘的化身,于是倒身连磕三个响头,祈求上天垂怜,让自己老来有靠。

说来也巧,没多久,张二毛的媳妇有了喜,10个月过去,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大喜之下,他买了三炷香烛到跪子石前拜谢。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此后,附近十里八村的人若缺子乏女,便会前来跪拜,许下自己的愿望,期盼得到多子多福的好运。

不过,当地也有另外一种传说,那就是七仙女出嫁时,王母娘娘送给她大柜小柜的陪嫁,其中一只柜子在盘嫁妆的途中遗落在云雾山,变成了这块柜子石。

情侣树的传说

由思源潭逆流而上800米处,有一株古老的枫杨树,树冠高达3丈有余,树身得两个成年人才可以合抱。紧靠着枫杨树,生长有一株长藤。年长日久,长藤穿过了树的中腹,藤缠着树,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不离不弃,如同一对恩爱的恋人。

传说乾隆年间,云雾山下一位姓孙的穷书生爱上了黄员外家的二小姐,二人在思源观内私订终身。黄员外听说这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一百个不同意。二小姐是个刚烈女子,以死相拼,表明非孙书生不嫁。黄员外心生毒计,向官府诬告孙书生写有反清复明的诗文。

没过两天,孙书生得知官府派捕快捉拿他,不得不逃往云雾山避难。捕快追赶孙书生到八里柳溪,一箭射穿他的胸膛。奄奄一息之际,二小姐披荆斩棘赶来和他见上了最后一面。眼见孙书生停止了呼吸,绝望的二小姐拔出他胸膛中的箭,刺向自己的心脏。这对苦命恋人的鲜血流在了一起。

后来,孙书生的尸体便变作一棵枝繁叶茂的枫杨树,二小姐的遗骨则变作缠绕枫杨树的一棵长藤,从此再也不曾分离。

九井的传说

当年的上古寺,僧侣众多,香客也不少,水的饮用量大,因而连续开凿出9口井。其中上古寺5口,下古寺3口,竹林寺1口。这些井至今仍在使用,而且一直是云雾山乡民和僧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9井中以黑白二井尤为著名。据清同治《黄陂县志》记载:“旷山在县北八十里。至巅十余许,上有寺,复有井,二井分黑白二色。”可见古人是把二井作为云雾山的标志物的。

黑白二井位于玉清观大门前,左边的称“白龙井”,右边的称“青龙井”。井壁刻有祥云图案和龙头石雕,泉水从石雕的龙头口中喷出,故有“井有活龙”之说。两井仅距丈余,奇怪的是,井水却是黑白两色。右边青龙井深丈余,井水冬夏不涸,色白味甘,清澈透底,冬暖夏凉,能供百人饮用。左边白龙井深二丈,水是浑黑色,有圆盖沿封,井水同样久旱不干,但很少有人饮用,因为饮用后就会腹痛难忍。尽管迄今为止从科学上还无法解开黑白二井的水色之谜,不过民间却有一个“答案”。

传说很久以前,原上古寺的住持长老午间在蒲团上静坐,进入梦境。观音菩萨驾云临寺,点化他道:“你们寺前的黑石崖下,有两条鱼正在修炼。一条是鲤鱼,历经五百年,即将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一条是黑鱼,虽已修炼三百年,因动机不纯,难成正果,会出山残害世人。黑鱼精一动身,势必打扰鲤鱼修炼。待黑鱼精出来,你可念动如此这般的咒语,上前用我的云帚连拂三下,将他留在山上。”住持长老醒来,只见蒲团旁边有一把云帚闪闪发光,不由得又惊又喜。

没过几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盛夏的矿岭顶上,平时是很凉爽的,可是这一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整座山像罩在蒸笼里一样。午时一过,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倾刻间大雨瓢泼,并伴以电闪雷鸣,有将上古寺摧毁掀翻之势。住持长老心想,莫非应了梦境?他顾不得多考虑,忙回房拿起那把云帚,冒雨走出庙门,向黑石崖下俯视。当时一片漆黑,远处只有红球一般的两盏红灯在风雨中摇曳,在灯光射映下,两股水柱汹涌而上。住持长老按梦中观音的旨意,向红灯方向连拂三下,口念咒语。果真法力无穷,云帚的金光当即把水柱截断。顷刻,又见两盏红灯逐渐缩小,不断翻滚,滚到山门前就不见了踪影。雨过天晴,只见寺庙前新添了两口井,左井是黑水,右井是白水,不仅如此,黑石崖的大石滚到山麓,大水把山脚的稻场王村向西搬移了5华里。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8/16/48/28020.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4:47
下一篇 2024年6月28日 下午4: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