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武汉风云变幻的商海大潮中,陆德泽是一个弄潮儿。他独自从京山来汉口闯荡世界,在搏击商潮中,成就斐然;他爱国爱乡,重教兴医,济世为民,有着传世的佳话。他在近代武汉工商业界占有重要一席。
陆德泽
创业汉口
陆德泽于1872年出生在湖北京山陆家寨(今属钟祥),自幼家贫,父母早亡。孤苦无依的他以挑贩谋生,很早时就用稚嫩的肩膀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有一天,陆德泽挑货到拖船埠赶集,受到当地恶绅朱家少爷的凌辱。陆德泽气愤不已,遂离开家乡,去闯荡外面的世界。于是他来到汉口,在天主教自由博爱精神感召下,加入了天主教,并进入教会开办的崇正书院就读。
1892年陆德泽经人介绍,在刘歆生开设的刘万顺东方转运公司任信房译电及抄写、职员,后被派往河南省信阳、明港、驻马店、漯河等地驻庄收购芝麻,任明港管事10余年。陆德泽办事干练,工作细致,责任心强,深受刘歆生赏识,被逐步提升为公司驻汉经理、总经理。
汉口开埠后,近代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内陆商贸重镇。清末时,“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赈,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洋商洋行纷至沓来,华人亦纷纷投身商界,竞逐风流。羽翼渐丰的陆德泽看中武汉的商业契机,自立门户,在京汉铁路沿线做农产品转运生意,开始了他自己的创业之路,不久,掘出人生的“第一桶金”。1907年,陆德泽在汉口前花楼街(今黄陂街)口建起一栋三层楼房,开设了“陆恒昌”广货铺,经营起中西名贵物品等进口贸易。
汉口前花楼街口毗邻歆生路(今江汉路)与江汉关,处于汉口闹市区,周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有《汉口竹枝词》曰:“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陆德泽在如此商业繁华之地经商,占尽地利之便。其时陆德泽与洋商交往所获信息灵通,其店铺所售物品质优价高,“陆恒昌”广货铺生意兴隆,不出数年,获利极丰,并在武汉商界位居一席之地。
兴办实业
1918年,陆德泽与李紫云合资在汉口开办义康隆匹头商号,任总经理。该店规模较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布成为紧缺物品,李紫云便邀约程栋臣、程沸澜等合办“商办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纱),并于1919年正式投产。一纱是武汉第一家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纺织工厂,该厂投资者因对工业经营缺乏经验,建厂投产不久亏损严重。在一纱陷于困顿之际,1921年李紫云便推荐处事精干的陆德泽出任一纱厂总经理。
陆德泽为感谢李紫云知遇之恩,倾力运筹谋划,并把所掌握的全厂生产、业务管理、技术状况以及经营盈亏,每日记录成册,定名为“经理日行录”。他在日行录开头写道:“德泽既受管理之职,对于公司巨细事端,自有应尽之责。特将经过事实,摘要笔记……诚恐人去事迁,鄙人精血枉费,所以日记成册,以供继任者参考之资藉,佐改良之助。见浅陋之避,难免不耻之论,然而自尚无它。”
在生产管理上,陆德泽亲力亲为,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在他的日行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四月七日……细纱间之皮辊花,本是白花,因女工未成年,多半人身短,机板太高,故所纳之皮辊花,只能用手上抛站板之上,向上抛时,十有八九落于地上。扫地之人,不分好花、歹花,通通扫入脚花之内。致使每百斤价三十一二两的棉花,陡变成一二两价钱之油花,使见者寒心,按此每年吃亏银两总有数万之多。今规定每女工给抱裙安装袋子一个,指示女工将摘下皮辊花装入抱裙袋内,后放于篓内,免成废花。查此种抱裙,需布二尺五寸,做工不过八九十文。价值成本,约需三角四分五之谱,今嘱官布局所出两节之布,加染蓝色,以免污垢,且官布较别的布价廉,照做成三千条。办齐之后,每女工一天只摘四两白花,日夜加班,一千六百人可集四百多斤。每百斤合三十二两,花价值纹钱一百二十八两,每月照二十七天计算,可得纹银三千四百五十六两,每年得银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两。”
为降低工厂耗费,陆德泽制定相应措施。譬如仓库增设通风口,关注天气变化,防止仓库存棉潮霉、变色;责成专人将全厂所埋管道,绘图成册,以利测量和清理;安装洗油车,用来洗涤地脚花及油花等。由于陆德泽管理有方,一纱生产井井有条,逐渐步入正轨,实现扭亏为盈。至1924年,一纱股金增值65%。陆德泽一纱任职数年,后因病辞职。1923年,陆德泽先后在汉投资大华、裕华、震寰三大纱厂,继续致力于民族工业的振兴与发展。
1937年10月,陆德泽与王一鸣等在汉口宗关投资创办胜新丰记面粉厂。陆德泽担任董事长。该厂是在1932年被焚的胜新面粉厂厂址上重建而成的,沿用原厂名、原商标,仅在厂名后加“丰记”两字。雇佣工人100人,日产面粉最高达4200包。该厂开业之时,抗战已经爆发,日军频频轰炸武汉。陆德泽是天主教徒,拥有意大利爵士勋章,他便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胜新厂房大坪台上用油漆画上几十方丈大的意大利国旗,以避免日机轰炸厂房。此外,陆德泽还投资应城石膏公司,创业有成。
重教兴医
陆德泽从小便尝尽人间冷暖,但他不为命运所屈服,奋发图强,白手起家,终于在武汉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卓有声名的实业家。实业功成后,陆德泽把“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作为追求目标,立志要为穷人谋福利,为社会造福祉,为国家作贡献,是一位关注文化教育、热心社会公益的积极倡行者。
在辛亥年间,陆德泽的财力虽然有限,但他深知教育乃国家复兴大计,遂仍投资教育,于1911年在武昌独资创办“德泽贫民学校”,自任校长,以贫民子女为招生对象,不收学费,免费提供课本、文具,成绩优异者资助升学,学生毕业后介绍工作。陆德泽在校前另建房屋8栋,以出租所得补充办校经费,坚持办学长达43个寒暑。陆德泽十分重视女子教育,认为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首先必须依靠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陆德泽又创办汉口加纳女子中学,任汉口圣约瑟女中及汉阳文德女中校董会主席、武昌善导女子中学校董会董事。作为一名私人兴教者,陆德泽办校时间之长,付出心血之多,培育人才之多,在民国时期的武汉是较为罕见的。
20世纪20年代,陆德泽(左)与天主教中华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合影
1923年,陆德泽与刘歆生等倡议共同捐资修建梅神父纪念医院,1926年在中外各界资助下医院建成,主要倡办者陆德泽被推选为院长。陆德泽主持院务后,为医院立下“扶贫助人,服务为本”的宗旨,并为贫民专设免费门诊及住院部,定期派出医务人员到贫民收容所施医送药,每年春、秋季节义务为附近儿童防疫接种,夏季自制大量暑药分发各地。为表彰陆德泽兴建及管理医院所作出的贡献,意大利政府授其爵士勋章。1931年武汉大水,陆德泽率领全院职工组成水灾救护队,自备木船10只,沿铁路线从居仁门至堤角,每日巡视灾民聚集区,为灾民送诊施药,深受灾民好评。1932年10月,罗马教廷授予陆德泽骑尉衔及“圣西尔物斯德肋勋章”。抗战初期,在陆德泽主持下,梅神父医院全力为抗战服务,以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收治大量伤病员,博得社会各界赞许。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曾颁赠“仁术济世”匾额。台儿庄战役中受伤住院的官兵曾赠银盾致谢。
造福桑梓
陆德泽对故乡京山情深意长。他生活节俭,但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当时在求学武汉的京山籍贫苦学生中,有的衣食无着,有的居无定所,陆德泽对此有求必应,慷慨襄助。京山县永隆镇学子向孔庭在汉欠旅社一百多元,陆德泽爱才护才,为之全部垫付,毫不吝惜。
陆德泽发展家乡经济,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京山罗店公安寨投资开采石膏矿、盐矿。1935年鄂中大水,陆德泽积极为灾民捐款。并与京山县旅省同乡会常务理事陈登高等一起,为修筑汉江堤岸奔走呼号。1938年8月,京山县城遭日机狂轰滥炸,市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陆德泽在武汉组织善后救济委员会与42人的医疗队,赶赴京山救助受伤者和重灾户。八年抗战中,京山县惨遭日军践踏,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急需大量资金和物质重建。抗战胜利后,陆德泽被公推为京山参议会议长一职后,为重建京山、救济百姓出力甚多。1950年1月,京山县瘟疫流行,药品奇缺,防控形势严峻。京山县派人赶至汉口请时任汉口协和医院董事长的陆德泽设法解决京山药品匮乏问题,陆德泽及时调集盘尼西林及其他急需药品四箱,由来人运回京山,解了燃眉之急。
1932年10月22日,陆德泽60寿辰与家人在梅神父纪念医院内梅神父纪念亭合影
为民解难
陆德泽在人民困苦时,竭尽所能为之解困纾难。1926年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军阀陈嘉谟、刘玉春闭城死守,作困兽犹斗。一个多月的围城,使武昌城内的百姓“夹道冬青充饮食,当窗蕉叶入庖厨”。陆德泽与贺衡夫等社会名流四处奔走,仗义执言,为民请命。陈嘉谟、刘玉春最终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使成千上万人获救。
1937年11月,陆德泽对开办汤池训练班予以资助,支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武汉沦陷前夕,参与武汉人口疏散;为了不做亡国奴,率全家先到香港,后转赴上海经营纱布。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汉,重办医院和学校。
武汉解放前夜,国民党军队败逃武汉,城市处于一片真空状态。为维护武汉社会秩序,避免战火波及,陆德泽与张难先、李书城、贺衡夫等知名人士发起成立“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陆德泽被推选为该会常委兼汉口执行处主任,出具布告,号召人们迎接解放,防止破坏。解放军进城后,陆德泽亲率梅神父医院医务人员在汉口江汉关开设医疗站,为伤病员免费服务,并为解放军南下捐献面粉3000袋,受到吴德峰、张执一等领导人赞誉,华中支前司令部亦致函相谢。陆德泽为防破坏、反搬迁、迎接武汉和平解放,书写下人生篇章中的绚丽一笔。
武汉解放后,陆德泽为武汉重回人民怀抱欣喜不已。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武汉市工人、民主党派与工商界庆祝人民政协开幕的座谈会上,陆德泽有感而发:我活了七十八岁,从来也没想到像这样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会议。以武汉来说,我知道出席的代表都是一向主持正义的人,他们真能代表武汉人民的利益,我虽年已过百,但还要全力来拥护这个会议。为了以实际行动来庆祝新中国的诞生,陆德泽主动将梅神父医院及个人所办学校无条件交给国家,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人士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陆德泽(左)与夫人聂本立
之后,陆德泽出席武汉市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他深知重任在肩,积极参加市政协活动,建言献策。1951年夏天,武汉防汛形势紧张,陆德泽不顾年迈之躯,冒着高温炎热,陪同武汉市市长吴德峰巡视堤防,并传授经验。陆德泽有治水经验,1931年武汉大水时曾任武汉治水委员会主任。一次在酷暑天巡查张公堤后,陆德泽又以人民政府特邀代表身份赶去参加武汉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从此卧床不起。
1952年12月10日,陆德泽在武汉去世,享年80岁。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18/11/43/3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