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市政建设专家吴国柄,是武汉现代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民国中期对武汉城市建设、尤其是汉口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开拓性贡献,至今仍为武汉人民所传颂。
毛遂自荐建设汉口
吴国柄,1898年出生于湖北建始。自幼聪慧,熟读四书五经。1913年毕业于北京模范小学,1917年毕业于南开中学。时值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类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校园成为各种思想文化吸纳、传播的前沿之地,吴国柄受到吴稚晖、蔡元培、张伯苓等人文章影响,认为要想挽救积贫积弱的国家,赴国外学习先进科学来求存图强,不失为上策。于是他决定出洋留学,实现“科学救国”。1918年吴国柄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次年因学校闹学潮而离校。1920年吴国柄考取湖北官费留学英国。在赴英国留学途中,他豪情满怀,直抒胸臆:“考试得意出洋城,自今行大运,万福来朝我宝身,而今而后,吾名吾誉,如日光明。”
求学英国期间,吴国柄攻读机械、工程、土木、冶金等专业,熟练掌握了英、法两国语言。为学以致用,其间他曾赴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工厂实习。在异国他乡,留学生活条件艰苦,但他生性乐观、不以为意,反而乐在其中,孜孜求学。于1925年获伦敦大学机械师文凭及英国皇家工程师证书,被授予工学博士。时有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徐树铮率团抵伦敦,吴国柄被任命其军事随员,担任翻译,并授工兵少将官阶。陪同考察途中,吴国柄为徐树铮详细讲解各国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内容,深得赞赏。不久,吴国柄回国到唐山造车厂工作。闲暇之余,利用所学撰写铁路工程著作,后赴全国各地旅行考察。
1928年春夏之交,30岁的吴国柄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武汉。武汉两江汇流,三镇鼎立,九省通衢,清末即享有“东方芝加哥”美名。但此时的武汉由于战争的原因,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他见“一般人民抽鸦片、打牌、白天睡觉,没有公园、树木,百姓甚至春、夏、秋、冬四季都不晓得”,令他痛心疾首。
这时吴国柄阅读到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李宗仁发表在《武汉日报》上建设新湖北、新武汉的演讲词。对于李宗仁准备重振武汉举措,吴国柄很受鼓舞,便毛遂自荐上书李宗仁获得召见,又结识并得到湖北省主席张知本的器重,被委以湖北省政府监修专员,从此开始武汉城市建设的生涯。
主持修建中山公园
1927年武汉市政府组建后,欧美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被引入武汉,在武汉城市建设中得以体现和实施,其中以修建城市公园令人瞩目。现代意义上的公园由西方引入中国,是西方城市文明的象征与新兴生活方式的体现。1928年夏初,汉口市政府提议修建公园,成立“汉口市第一公园办事处”,由吴仲行任主任,吴国柄任顾问,负责规划及施工监管。
公园选址于西园及鲁豫同乡公会所在地。吴国柄以西园为办公地,担任现场施工。1929年汉口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吴国柄任中山公园技正兼建筑主任、工务局第三工程处副主任等职,后任市政府参事兼技正。主持汉口市政建设。吴国柄依据自己在西方公园中的所观所感,参照各国公园最新式之建筑,所主持公园建设规模宏大,不流粗俗。公园小桥回廊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园林景观中西合璧,湖光水色尽收眼底。为了改变汉口民众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塑造健康的身体与精神,吴国柄又将西方公园中公众运动健身的景象引入园内,配置游泳池、体育场等运动设施,使公园气象一新。
公园施工期间,正值全国各地兴起修建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热潮。在这一背景下,“汉口第一公园”被改名“汉口中山公园”。从1928年10月动工,历经一年建设,1929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这天,中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中山公园的建成,开社会风气之先,被誉为“亚洲第一个综合公园”。由于不收门票,来公园游玩、休憩、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中山公园由此声名远播。
1935年,吴国柄骑张学良所赠的白马在汉口中山公园
在那军阀混战的年代,人民群众生活极其困苦。吴国柄看到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在街头捡破烂,就分派其一部分到公园网球场拣球,或是教客人划船,分派其另一部分人在公园管理花木,解决生计问题;有一次,天降大雪。吴国柄骑马到公园,看到远处一个中年妇女走出草棚,跪在地上吃雪。吴国柄走近细看,发现棚里躺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妇女说孩子口渴要喝水,没有热水,只好自己把雪含在口中,等雪化了再喂到孩子嘴里。吴国柄找到协和医院院长,请给予救治。小孩病好后,吴国柄让他到中山公园网球场捡球,哪位妇女进管子厂当了伙夫,每月领钱,解决了母子俩生活之忧。
1931年汉口大水,中山公园一片汪洋,损失巨大,美景不再。大水过后,吴国柄又一次肩挑重任,主持公园整修事宜。至1935年公园恢复旧貌,并新建湖心亭、日晷、茹冰、张公亭、罗马式建筑四顾轩、蒋介石戎装雕像等人文景观,其中张公亭、四顾轩、中山公园纪念碑等为吴国柄所亲自设计。这时的中山公园规模已大为扩张,园林风景美不胜收,运动设施更为齐全,“公园有湖可以划船,陆地有足球、篮球、网球、跑道、动物园、骑马场、溜冰场、儿童游乐场……有钱的人坐茶馆,身体好的到运动场运动,花没人摘,没人随地大小便了,人民接受日常生活教育,井井有条”。吴国柄实现了他要“用公园山水的美丽”,“要百姓出来见天日,过有太阳的生活”的心愿。
致力革新文明卫生
吴国柄早年在海外接受西方现代科技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掌握了西方国家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归国后在借鉴和实践西方市政规划理论与管理思想的同时,他注重结合武汉地区实情,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建设改革措施,以其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勤勉执著的职业精神,卓识远见的长远规划,推动武汉城市建设迈上现代化与科学化的轨道。成为民国中期汉口城市化建设的规划者与开拓者之一。
1933年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由吴国柄设计的张公亭(位于汉口中山公园)
吴国柄受命建设新汉口,在汉口特别市市长刘文岛的支持下,对汉口发展蓝图进行新的规划和全新设计。他骑马巡视汉口,考察市政设施。他比较汉口租界区和汉口华界地区的建设情况后认为,汉口华界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且混乱,特别是从江汉关到龙王庙一带,住户乱搭乱盖,吊脚楼林立,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环境极差,常有疫情发生。吴国柄指出:“汉口的脏乱,也是全中国的脏乱,是世界著名的。这不是扫扫地、通通沟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有计划的改良”,计划“按照国际的水平来建设汉口”,以城市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吴国柄的新汉口计划清晰而明确,他先从修建通衢大道着手,使交通畅通起来;其次建造下水道系统,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按部展开。1929年汉口工务局发布沿江马路开工布告,公布马路路线和房屋拆除地带,限期居民3个月内搬迁。由于房子拆下的建材卖价高,又有拆迁费,沿江一带居民积极配合,使拆迁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拆迁解决了,采石、打桩、平土、铺路……“沿江马路建好,东西来的客人一上岸,就觉得焕然一新”。营造厂老板钟恒记对吴国柄说:“拆房子修街是不容易的事,但对您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谢天谢地,湖北真正出了一个科技人才,替地方做事”。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与居民健康状况。当时的汉口华界缺少下水道与抽水马桶等卫生设施,人居环境与卫生条件差。吴国柄决定引进下水道和抽水马桶等卫生设施。“让百姓享受近代文明、卫生”。汉口工务局在汉口肖家院成立管子厂,吴国柄教工人制作下水道钢筋水泥管。汉口模范区下水道排污系统建成后,吴国柄动员住户安装与之配套的抽水马桶。模范区居民未用过抽水马桶这个“舶来货”,觉得水可将粪便抽走很不可思议,吴国柄为此还亲自去向住户解释。
下水道的建设及抽水马桶的安装,使模范区人居环境与居民生活方式焕然一变,广受市民赞誉。曾任汉口总商会会长周星棠对此大加感慨:“从前这一带虽名为模范区,但落后得很。自从有下水道,家家户户有卫生设备,抽水马桶,彻底的废弃老式的马桶,真正的享受现代化的卫生设备,这是真正的造福人民。”
技正市政基础设施
吴国柄在致力汉口城市建设时,为了不负市民的期盼,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民生放入心中。他说:“要用全部的热诚来报答湖北父老对我的恩惠”。他视察市区时,看到有人病倒路旁,无人过问;看到不少棺木丢弃郊区路边,没有入土埋葬,很是心痛。一次,吴国柄视察沿江大道,见一个背棉花包从跳板上滑下左腿被摔断、没钱医治等死的河南人,命人将其送到医院救治。
穷人死后无钱安葬,家人买一副棺木装殓,让人抬走了之。抬棺之人把棺木随意放置路边,导致汉口郊区浮棺遍地。各地来汉经商者众多,如果生病无人照料,没钱就医,只能卧倒路边、坐以待毙了。路边病人太多,汉口浮棺太多。为了造福市民,为穷人分忧,吴国柄在市政会议上提出清除浮棺与救助病人两项提案。在刘文岛支持下,吴国柄下令由工务局工程队每天派20辆卡车,将浮棺运往火葬场火化。又与协和医院和梅神父医院联系,让它们收治若干病人免费治疗,住院手续由吴国柄代病人办理。刘文岛调动医院的力量救治病人,逐渐发挥作用,汉口街边病人终于不复可见了。对于大街小巷成堆的垃圾,吴国柄命令工务局工程队将其运去填补建设中的沿江马路,并组织清洁队定期清扫街道,对于垃圾堆里的根部完好的枯萎的花,吴国柄让人捡出移栽到中山公园假山上及苗圃中,使之变废为宝。汉口郊区没有公厕,吴国柄下令修建简易厕所,仅用时1个月,便因陋就简建造完毕,每所厕所上写“公厕”两字,由附近农家负责清扫与管理,有效改善了郊区卫生环境。在汉口花楼街与沿江地带,吴国柄等设计建造了汉口第一个地下厕所。在汉口华界繁华地段,修建了二层的新式厕所。
在吴国柄等人治理下,现代公共卫生工程第一次在汉口开花结果,汉口由此成为当时中国时尚而现代的新城市代表。蒋作宾(南京政府内政部长)在南京听闻,汉口有位吴(国柄)工程师修建中山公园、沿江马路、伦敦式的地下厕所、新式的码头、下水道、简易公厕……以至很多人都说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建设水平不及汉口,特地来汉视察,一见各项便民惠民市政工程,赞叹不已:“这是真正的建设,中国各地都这样建设的话,国家前途大有希望”,要“通令全国到汉口考察……以汉口为榜样”。蒋介石来汉口视察时,大力褒奖吴国柄:“你设计的中山公园非常好,有山有水。刘(文岛)市长还报告说马路、堤岸、码头都是你设计、建造的,刘市长陪我看过这些工程,我非常满意。”同时勉励他“留在武汉工作,把武汉建设得和欧洲一样”。
1936年9月10日,吴国柄将所著的《道路工程》一书赠送给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惠存
1931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洪峰直逼武汉。吴国柄将工程队2000人调往张公堤,加固加高堤岸,日夜派人巡堤。并建议“用100万个麻布袋装土,动员20万人运土”抢修堤岸,由于无法落实,导致堤防崩溃,汉口一片汪洋。1932年10月,吴国柄胞弟吴国桢就任汉口市市长,兄弟俩齐心合力,将大水时所残存的淤泥、臭水等清除干净。1935年武汉大水,吴国柄全力筹划救灾,保全武汉平安。事后,武汉行营主任张学良将军赠马嘉奖,并以“国柄”二字为汉口街道命名。
吴国柄在武汉任职10年,直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才离开,这位新汉口计划的主要规划者与实施者,致力革新,开启了汉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幕,使民国中期汉口市政现代化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尤其令武汉人不能忘怀的是,当时的很多市政设施至今仍是武汉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吴国柄在汉口任职期间,于1929年至1933年6月,筹建完成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80年的光阴过去了,孙中山铜像已成为武汉人心中的城市地标和不朽丰碑。吴国柄设计与修建的汉口岱家山篷字守望台及附属工事,被蒋介石认为“很有用途”,是武汉会战的珍贵历史物证,令人惋惜的是,汉口岱家山篷字守望台及附属工事于2009年12月被拆除了。20世纪30年代,吴国柄在中山公园旁兴建了一条可通往张公堤、姑嫂树的新华路,以便于堤溃抢险,如今这条路成为汉口南北交通的主干道。1933年吴国柄在中山公园东北侧扩建完成一个足球场和体育场,并设计了看台等辅助设施。该体育场发展为今日的武汉新华路体育场。吴国柄倾注心力、主持建成的中山公园,如今依然是汉口的一颗璀璨绿色明珠,武汉市民的休闲乐园。吴国柄曾撰文《我与汉口中山公园及市政建设》,回顾了燕子衔泥般艰难扩建中山公园的经历。
1938年吴国柄离汉赴渝,任重庆防空司令部工程处少将处长。在任期间,他先后设计营造中央训练团办公大楼,挖建大防空洞,使日机轰炸时的伤亡减至最低程度。同时,他还赶建高炮部队道路、伪装机场,以减少日机轰炸的破坏程度,并增建防空洞挡墙,努力保障重庆市民安全。其功绩卓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功能备患”四字奖勉。1942年转任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委员会副主委。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国柄回到武汉,任接收交通机构团团长。1948年10月,任驻沪代表。1949年应聘出任香港皇家工程师至1952年。1952年应时任国民党台湾省主席吴国桢邀请,转赴台湾,任行政院设计委员,从事台湾市政建设。1987年7月,吴国柄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左三)夫妇、吴国柄(左一)夫妇在重庆合影
吴国柄著有《军事工程学》、《道路工程学》、《铁路火车工程》等学术专著及《英伦留学记》、《徐树铮将军与我》、《江山万里行》等长篇回忆录。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21/13/19/3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