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兰圃
蒋兰圃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早年工绘画,自学丹青,各种绘画作品各尽其妙。其水彩画与油画在武汉均有影响,人物画极有名,油画有华中地区画油画第一人之称。1920年创办武汉第一所美术学校——武昌美术学校,为全国最早的三所美术学校之一。他也是中国现代艺术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自学丹青
蒋兰圃,1882年生于湖北武昌县。自幼喜好美术,曾在武昌西画社学习西画,是一位艺有所成的美术家。他未正式进过美术学院,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中国画与油画的技巧,并借鉴油画的造型技法,独有创新。人物、山水、花卉绘画,各尽其妙,如真实景物一般。水彩画与油画在武汉颇有影响。1926年秋,武汉处于全国大革命风暴的中心,蒋兰圃应邀到武昌济难会画宣传壁画,鼓动民众,声援北伐。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蒋兰圃创作的作品大多直面人生,反映现实,思想深邃,富于家国情怀。其代表作有《孙中山先生在病房》、《寒冬之夜》、《九一八事变》、《难民图》、《断炊》等,广受社会好评。1935年6月,武汉举办“汉口市美术展览”,王霞宙对蒋兰圃画作《农家》深有感叹:“蒋兰圃于武汉西画界为先进,所作《农家》色彩鲜明,取材于日常生活中,不写田园乐,独刻其黯淡景况,意深远矣。”
艺术的繁荣离不开社会的土壤。忙于办学和绘画的同时,蒋兰圃还积极组织及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为湖北艺术事业的发展鼓与呼,由此奠定了他在湖北美术界的地位。除早期的“兰圃画会”之外,1927年秋,蒋兰圃还与唐义精、张肇铭、王霞宙、徐松安等人成立湖北第一家民间学术团体“梅社”,号称“梅社十友”,以“阐扬国故、振起艺术”为宗旨,使湖北美术界勃发生机。1937年1月,蒋兰圃等梅社成员联合30多位书画家,在汉口举办“慰劳守土将士书画展览”,将出售书画款全部赠予前方将士。武汉沦陷前,以致在炮火中损失殆尽,他的心血画作《工人失业》、《五谷丰收》、《灾民待赈》、《东北村民流亡》、《断炊》及十余幅风景画,均被日机炸毁或遗失。1947年2月,“中华全国美术会武汉分会”成立,蒋兰圃被推选为常务理事。
毁家办学
蒋兰圃在21岁时,投身湖北护军右旗一营当兵,两年后考入湖北武师范学堂(后改为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不久,他加入由刘静庵等人领导的湖北首个革命团体——日知会。1909年学成毕业后,任陆军第八镇二十九标一营左队司务长,代理左队二排排长。在军营,他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外围革命团体——共进会,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播撒革命思想的火种。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蒋兰圃振奋不已,率两排士兵奔赴蛇山,掩护及坚守起义民军炮兵阵地。次日,又镇守武昌通湘门。首义告成,但其辛亥革命的果实最后却为袁世凯窃取,继之军阀混战,民生难安。
此情此景,令蒋兰圃深感与当初投身革命的理想反差太大,内心震撼强烈。于是,蒋兰圃毅然脱离军界,潜心耕耘的艺术生涯,迎来他重大的人生转折。
1929年,武昌艺专老师合影。前排右四为蒋兰圃
蒋兰圃对艺术情有独钟,弃政向学后,便致力于绘画的创作与研究,数年之内,成为武汉知名画家。民国初期,“百业竞集,艺事不昌”。蒋兰圃决心兴美学,在担任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美术考试阅卷官时,蒋兰圃发现唐义精、徐子衍国画成绩优秀,实属人才难得,遂邀约他们共同办学,得到唐义精、徐子衍慨然应允。
1917年,蒋兰圃、唐义精和徐子珩等在武昌组织美术研究社,以美术社团的形式,共同研究绘画原理,传播西画,普及美术教育。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感召下,1919年试办绘画函授班。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涨,以及新美术革命潮流的勃兴,带给美术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新文化建设的变革时代,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于1920年4月在武昌芝麻岭创办了武昌美术学校,蒋兰圃担任首任校长,唐义精任教务主任。从此,在武昌城内崛起了一座艺术殿堂,中华大地上高扬起一面现代美术教育的大旗。
武昌美术学校创建之初,因“财力出自私人,来学者无多,其筹策擘画,倍感困难”。蒋兰圃治家极俭,平日生活十分节约,但为湖北武汉美术事业,实现教育兴国的夙愿,他毅然变卖家产充任第一笔办学经费。举步维艰的武昌美术学校,最初仅设中等部和函授部。中等部设绘画科、师范科,学制三年;函授部设图画科,学制不定。两班学生加起来不过十多人,教室、办公室、教职员宿舍一共仅有四间房。很多人对学校的命运不看好,时有人评说,学普通师范的办艺术教育,且是私立,这个大胆的尝试,大概3个月就会关门。
面对学校生存困境,蒋兰圃、唐义精迎难而上,以满腔热忱投入学校建设之中。缺少教师,蒋兰圃亲授绘画,精心施教;唐义精自编讲义教材,讲授美术理论课程;总务主任徐子珩负责管理师生食宿及对外事务。在蒋兰圃等人的悉心呵护下,武昌美术学校——这株艺术幼苗非但没有枯萎死去,反而茁壮成长起来,只三四年光景,便枝繁叶茂,学校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1923年8月,武昌美术学校增设专门部本科,改称“武昌美术专门学校”(简称“武昌美专”),成为中国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
由于学校生源日多,校舍陈旧,不敷使用,不得不进行全面改建。为筹措资金,蒋兰圃倾尽家财,不惜将湖北藕池口500亩田产及一艘小火轮的股票,悉数捐为学校基金,唐义精也向南洋华侨募捐,共筹银3万余元。于1925年8月动工修建新校舍。1926年2月,一座新校园立于武昌水陆街歌笛湖畔,“石柱崇楼,恢宏壮丽,几为武汉各校之冠”,成了令人向往的“艺术之宫”。由简陋的民房到恢宏壮丽的欧式建筑,从2班10多人到10班300余人,武昌美专经五年的殷勤培育,终于开出灿烂之花。著名学者康有为特为学校题写了大幅匾额“武昌美专”。蒋兰圃以其“毁家办学”的壮举,书写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声色壮丽的一笔。从此,一批知名学者和艺术家相继来校任教,武昌美专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呕尽心力
1930年,武昌美专改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设有绘画系本科、西洋画系本科和艺术教育系本科,并附设高中和初中二部,极一时之盛。
不久,蒋兰圃将校长重任托付于唐义精。但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一如既往,对学校要与国家同命运、共患难的使命时刻未忘。1937年抗战爆发,在国难当头,蒋兰圃与唐义精带领全校师生毅然投入抗日洪流之中。他们以歌声和画笔作武器,宣传抗日主张,绘制大量抗战宣传画,张贴于武汉的大街小巷……武昌艺专师生的抗战热情,激起武汉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也招致日军的敌视,1938年8月,在日机数次蓄意轰炸之下,美丽艺专校园化为一片废墟。
为了不当亡国奴,为了艺术薪火相传,在蒋兰圃等人组织下,武昌艺专举校西迁。经过水陆千里长途辗转跋涉,1938年秋,武昌艺专在四川江津德感坝正式复校。在战乱中点燃文化火种,在硝烟中传续知识文脉。是有报道:“武昌艺专是抗战中迁到‘大后方’的唯一的一家私立艺术专科学校。当时一人一家逃‘国难’尚且不易,况且一所学校,一所经费不足的私立学校,可以想象当初兰圃先生唐氏兄弟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在江津,教学条件极为艰苦。武昌艺专师生建草舍当画室和琴房,点松明、豆油作灯,用手织纱布作画布,自烧木炭条当画笔,用染料代颜料。缺教师,蒋兰圃便亲自任教,讲授西洋画兼国画。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武昌艺专努力从困难中求发展,依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武昌艺专迁回武汉。每逢校庆之日,蒋兰圃总是把学校筹资建校、抗战西迁、返汉复校的曲折而辉煌的经历,向师生高声讲述,饱含着蒋兰圃对武昌艺专的一往情深和对师生们为学校的发展齐心奋进的殷切期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江流日夜,大别龙蛇走。危楼百尺名黄鹤,竖立江岸障中流。河山好,风景幽,自古有才称三楚。吾校惨淡经营立,发扬文化绵悠久。乐舞八方,粉绘千秋。愿吾侪努力潜修,复兴我伟大民族!”这首《武昌艺专校歌》真实地表达了蒋兰圃的心声。
蒋兰圃为武昌艺专的创立和开拓,前后风雨30载,鞠躬尽力。筚路蓝缕、历经沧桑的武昌艺专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演变,发展为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成为华中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要园地。
新建国成立后,蒋兰圃先后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湖北省政协委员等。
1958年,蒋兰圃在武汉因病长逝。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的今天,人们依然缅怀这位毁家兴学、呕尽心力的艺术先贤。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30/17/36/30542.html